最近影集 Emily In Paris 爆紅,雖然巴黎在地人都抱怨連連,說太刻板印象、誇大且不真實,我卻覺得其中有一點刻畫出了某種程度的現實:帶著熱忱和夢想來到巴黎的「外國工作者」,要融入職場何其不容易!

尤其是,並非每個人都像 Emily 那樣是「從總公司外派到被併購的分公司」,有政治優勢,更沒有 Emily 的主角光環,可以幸運地處處化險為夷,輕輕鬆鬆轉敵為友。

其實「融入國際職場」的辛苦,是許多海外工作者說不出的心聲。

在巴黎工作這麼多年,遇過許多懷抱理想來到歐洲的朋友,過去在家鄉已經累積了不少資歷,力拼脫穎而出才爭取到晉升外派。然而帶著夢想降落的第一個月,就有一種「一切都要打掉重練」的感覺。不只是語言障礙導致表現打折扣,各種當地文化節奏、辦公室政治氣氛的差異,都需要重新適應。

最重要的是,身為外派經理人,沒有人會等你慢慢上手 -「不是很資深嗎?應該一來就有即戰力啊,調你來就是要你帶東西來加乘,不是來給你當學徒體驗國外生活的,公司不是旅行社!」隱隱然,總會感受到這種眼光和壓力。

一邊適應新工作內容、一邊適應各種環境差異、一邊建立新人脈和新的合作關係,只能用接應不暇形容。打掉重練,重新建立口碑、博得信任,更是一條漫長的路。


這是我在巴黎 coach 海外工作者時經常遇到的案例。
我想說,其實我不只是一個旁觀的教練,對於客戶陳述的這種困難和心情,我真的感同身受,因為我自己也走過那段路。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談一談海外工作者無法對家鄉親友說清楚的心聲:風風光光踏入國際職場,卻突然覺得自己變得很渺小,很挫折的低落感。
我們可以一起思考一下:
○讓你把自己看得很渺小的癥結點?
○找回自信的關鍵

你有「渺小症狀」嗎?

讓我們先來檢測一下,你有沒有「渺小症狀」:

  • 一面對很有氣勢的上司、同事,就覺得自己矮一截了,無論他們的闡述到底是不是真的很精闢有實力 (甚至根本無法注意聽和分析他們的內容)。
  • 一遇到滿頭白髮的「傳說中的高層」,就覺得他根本不會在乎你的意見,畢竟你只是個「從小地方調過來的年輕人」(雖然你平常都和朋友自嘲自己不再年輕了)。
  • 開會的時候,總是暗自再三評估自己想提的意見,和別人的意見比起來是不是足夠有價值,最後什麼也沒說 (然後主管關心地提點:會議要多表現啊!)
  • 只要「當地人同事」一提出質疑,就先覺得自己這部分一定有問題 (就算最後查出來是對方弄錯,也不打算再去解釋了)。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項症狀:

  • 每當事情不如預期,自己無法好好發揮時,你首先歸咎的往往是「我法文 / 英文 / 德文 / 西班牙文… 不夠好」,偏偏這又是一時半刻無法改善的弱點。

渺小是被比較出來的

你看出來了嗎?從前面四項,我們可以發現渺小的感覺是被比較出來的

與其說你把自己看小了,不如說是把別人看大了

當我們擺脫不了「我好渺小」的感覺時,其實可以反過來問自己,我把那些人看得很強大的原因是什麼?根據是什麼?那些根據合理嗎?

例如:氣勢強真的代表強大嗎?在這個情境中,展現強勢態度的優勢和劣勢各是什麼?那我要選擇展現哪一種程度的氣勢?在這個情境中,要達成我的目標的關鍵是氣勢嗎,還是其他的要素,比如某個獨家訊息、展示業績成長率、提出符合老闆策略方向的創意?

當我們找到「達成目標的所需關鍵」,自己就多一份底氣,不會那麼著眼於和別人比較氣勢了。

又例如開會時的發言,如果著眼點是「跟別人的意見比起來,我的意見夠不夠有價值」,就很難開口,特別是當自己本來就不是口才過人的類型。然而,當我們把著眼點放在「對會議目標的達成能否有所助益」,就會發現無論助益大小,都有提出的價值。

了解到「渺小是被比較出來的」之後,就能理解,最後一項症狀對海外工作者的心理建設有多麽關鍵:

首先,「當地語言」是我們永遠無法追上當地人的弱項。這是一個事實,但如果發生任何事情都習慣先歸咎於「語言障礙讓我的表現打折扣」,我們就只能永遠站在弱方了 – 把每個當地語言講得比自己好的人,都看得比自己強大,而身為外國人的自己永遠都很渺小。

而且這個習慣的聯想,時間久了會造成另一個更麻煩的問題,就是看不見事情真正的癥結點,從而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改善方式。最後躲在「語言問題」這個解釋中,感到很無力。

💡 延伸閱讀 –

• 身處國際職場的膽怯,你可以表現得和你希望的一樣好

一步步找回自信

在進行強大 vs. 渺小的比較時,我們在意的其實是自己「夠不夠格」。也就是教練案例中常討論到的 legitimacy 問題。Legitimacy (合法性) 在字典中的延伸解釋是 The quality of being reasonable and acceptable。

前往海外,踏入國際職場的瞬間,就像一株被換盆的植栽,一下子面對許多新的人、事、物,要花更大的力氣才能生存,才能繼續綻放開花。在新環境的衝擊下,難免會在遇到困難時,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任。

所以我們可能會變得很在意「當地人上司和同事」對自己的看法,渴求得到一個肯定,卻輕看了自己的專案確實獲得了成功的事實。

或者,給自己擬定了一長串的改進清單,覺得自己還有好多要學習要成長的地方,於是一直停留在「學習階段的心態」,卻始終覺得自己依然不夠格。

最累人的是,為了證明自己夠格,拿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比別人更努力,卻不知道究竟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足夠證明自己…。

然而,legitimacy 問題的解方其實在自己身上,無法從外界獲得緩解。

在跳脫「因為我不是當地人、因為我語言不夠好」這個習慣聯想後,我們可以試著回歸事情的本質,試著寫下來:

  • 我的專業環境:這份工作中我的責任是什麼?N+1 對我的期待是什麼?N+2 對我的期待是什麼?當初我被委任這份工作的原因?
  • 我的專業角色:如果由我來招聘一個人取代我自己,我認為最重要的三項標準是什麼?如果我要給這個接手的人一個善意的建議,我會說什麼?
  • 我的專業能力:大部分與我共事過的人,都欣賞我哪些特質、能力?我專精的領域是?我獨特的工作方法、態度是?

釐清事情的本質後,可以每天記下自己完成了什麼、值得慶祝的大小成就。從這些紀錄中,整理出心得,再回到上述清單中去補充或修改。其實說穿了,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文化環境中,工作就是工作,我們只是想把一份工作做好而已。所以在任何環境中,最重要的基礎,都是更認識這份工作的要求,以及更認識自己

用計劃來取代夢想

最後,我想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Don’t call it a dream. Call it a plan.

聰明的你一定能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我相信,踏入國際職場是你一直以來的夢想,而在這條追夢的路上,你也付出過許多努力和代價。現在你站上了這個舞台,請相信自己的實力,盡情擁抱這個成就吧!

如果還有什麼讓你感到心虛、驚慌或失落的,或許就是舊的夢想已經走到盡頭,要為下一個夢想計畫的時候了。一路一來的你,也不是光啃著夢想就走到這一步的。

所以,其實你並不是被迫打掉重練、一切歸零了。只是現在,是做一番新的規劃,鼓舞自己開始實踐「下一階段的計畫」的時刻。

不知道你看完本文的體悟是什麼呢?歡迎來粉絲團分享你的感受,聊聊你的故事!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視訊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 初步分析您所處的情境
✓ 評估適合您的教練服務類型
✓ 就您的議題界定具體目標
✓ 初步盲點突破,為您帶來新思維甚或行動方向

✓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教練技術方法

   我要預約免費諮詢 ❯❯  


© 2020 Kyria Chun-yin Dagorne /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版權所有,一般轉載及引用請註明本站網址出處,商用網站、營利及印刷用途請與作者聯絡取得授權。

加入我們!更自在地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