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 首頁
  • 關於我
    • 專業經歷和教練理念
    • 教練技術模型Méthode de Coaching CMI™
  • 服務項目
    • 首次免費諮詢
    • 職場職涯教練
    • 形塑個人品牌
  • 教練分享
  • 與我聯絡
  • Français/English
    • Français
    • English
個人品牌職涯規劃

如何用 LinkedIn 打開國際職場大門,經營技巧其實並不費力!

LinkedIn (領英) 是目前全球最大、最知名的專業社群平台,並且正在改變企業招募、大眾找工作的習慣!它不只是在歐美求職、轉職、創業的「標準配備」,許多亞洲具國際視野的公司、獵頭、中高階主管,過去幾年來也紛紛開始經營 LinkedIn,因此每年全球用戶大幅激增!

或許你早已熟悉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甚至在上面的活動,成了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但是當你想到 LinkedIn,是不是仍有些緊張呢?

其實 LinkedIn 就是以「商業、職場」議題建構的社交場域,因此風格相較沒那麼生活化。但這並不表示在 LinkedIn 上一定要很嚴肅,拿出自己平常在「工作場合」應對進退的態度就行了。

正因為 LinkedIn 目前仍處於快速成長期,所以還不那麼擁擠,不需要像 Instagram 那樣高頻率、高美感的內容產出,也能達到不錯的成效。而且 LinkedIn 上的人都抱著建立人脈的開放心態,比 Facebook 更容易建立連結。來自世界各地的求才公告,更是觀察求職市場脈動、檢視自己能力和資歷的豐富資源。

簡言之,如果你有志於開發國際職場機會、建立專業人脈,現在就是開始經營 LinkedIn 的最佳時間點!


許多人剛接觸 LinkedIn 時,把 LinkedIn 看成線上履歷資料庫,單純把紙本履歷照抄上線。或是把 Facebook 的社交方式照搬到 LinkedIn,時常漫無目標地發職場生活動態,期待吸引目光。
但這兩大誤區,不僅對於建立關鍵人脈、為下一步職涯鋪路沒有太大幫助,甚至可能有害。
我想透過這篇文章整理幾個重要的思考面向,幫助剛開始接觸這個國際專業社群平台的人,找到方向出擊!
☞ 職場個人品牌的思維
☞ 幫助自己被找到的經營技巧
☞ 如何踏出第一步與人互動
☞ 新鮮人缺乏工作經驗怎麼辦
另外,我也整理了一份 ⟪ LinkedIn Profile Checklist ⟫,歡迎免費下載。10 分鐘快速檢測 LinkedIn 個人檔案頁品質,強化職場形象,有效提升搜尋曝光度!
按這裡免費下載 LinkedIn Profile Checklist

職場個人品牌的思維

LinkedIn 是一個人與人交流的「動態場域」:你的個人頁面其實就像一張名片,甚至是一個自我展示櫥窗,讓透過互動對你好奇的人,可以更了解你是誰、性格特質如何、從事什麼行業、來自怎樣的經歷背景。

會點開你的個人頁面的人,其實已經對你有點興趣了,而能不能讓他更進一步與你聯繫,或接受你的連結邀請,端看你的頁面內容是否符合「對方的期待」。

這就是為什麼,你的個人頁面不僅僅是履歷的線上版本而已,而要以 storytelling 的技巧「簡短、精彩地自我介紹」。另外,個人頁面上的「關於 About」欄位以第一人稱撰寫比較好,就像所謂的「elevator pitch 電梯簡報」,最好在前兩句就抓住目標受眾的注意力。

從這個邏輯來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經營 LinkedIn,必須從職場個人品牌的思維出發。我常說「品牌是獨特而可經驗的長期互動關係」,透過品牌思維累積的職場人脈,是能夠彼此共榮共生,隨著個人的職涯成長,對彼此啟發、學習、提攜都越來越有幫助的長期關係。在專業交流場域要能夠脫穎而出,這個誠摯的心態非常重要。

所以整理 LinkedIn 個人頁面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先釐清自己的職涯願景、獨特價值、現階段的目標,以便找到展現自己的最佳方式。

而開始主動與人們互動交流之前,根據自己的職涯願景釐清「誰是我的主要受眾,他們對人脈連結的期待是什麼?」更是關鍵。

⟪ LinkedIn Profile Checklist ⟫ 免費下載!

歡迎利用這份實用的圖表,秒懂 LinkedIn 的檔案撰寫技巧、如何自我介紹開場白、大頭照形式、工作經歷和教育背景的重點、專長和推薦的注意事項等。
10 分鐘快速檢測 LinkedIn 個人檔案頁品質,強化職場形象,有效提升搜尋曝光度!
👉 https://bit.ly/RCC-INchecklist

小提醒 1:在開始修改個人頁面之前,先到 Setting & Privacy 裡面的 Visibility 區塊,關閉 Share job changes, education changes, and work anniversaries from profile。不然你每修改一個地方,就會發一則動態通知。

小提醒 2 : 建議先在 Word 文件上寫好內容,再去編輯 LinkedIn 個人頁面。這樣更容易抓到錯字,也避免線上編輯時,遇到網路頁面問題導致寫好的句子無故消失,又要重新輸入的窘境。

幫助自己被找到的經營技巧

你在經營 LinkedIn 時,有沒有留意過 SEO (搜尋優化) 呢?

  • 個人頁面的網址個人化:在帳號設定處可以修改,使用跟履歷上相同的姓名拼音作為網址結尾。這樣不只幫助站內搜尋,連 Google 搜尋都更容易找到你。
  • 個人頁面的填寫完整度:越完整,你在搜尋結果出現的機率越高。怎麼知道自己的檔案對 LinkedIn 來說夠不夠「完整」呢?檢查個人頁面中間的 Dashboard (控制選單) 區塊,右上角是否有出現一顆星星 All star (無懈可擊) 即可。
  • 吸引受眾的頭銜:這是最多人忽略的地方,千萬不要只寫一個掛在誰身上都沒差的泛泛職稱!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廣告海報的大標題,一句話點出個人特色及專業亮點,打中主要受眾的心,並包含最重要的關鍵字,幫助搜尋結果,提高被點開的機率。每當你發文、回覆別人的文章時,這個頭銜都會跟著你的名字一起到處出現,對於吸引陌生人參觀你的個人頁面非常關鍵!
  • Edit public visibility : 辛苦撰寫了個人頁面,你確定大家都看得到嗎?記得到 Settings & Privacy 裡面的 Visibility 區塊,檢查 Edit public visibility 這個項目裡面,是不是符合你想要的設定。
  • #hashtag:在 LinkedIn 上發文的時候,可以適當使用 3-5個精準的 #hashtag (避免像 Instagram #hashtag 那麼冗贅花俏),幫助發表內容被看到,順便提升名字與頭銜能見度,吸引更多人點開個人頁面。

最後,當然就是注意「關鍵字優化」了!

正在求職的人,可以透過大量閱讀相關職缺公告,歸納整理出目標職位的關鍵字,多用在個人頁面,尤其是頭銜,讓自己更容易被獵頭、人資搜尋到。

自由工作者、創業者則要瞄準目標客戶的常用搜尋關鍵字 (服務、需求、問題、渴望…),多用在個人頁面及發表內容中,提高自己被搜尋到、吸引潛在客戶目光的機會。

如何踏出第一步與人互動

一旦個人頁面整理完成,就像一家漂亮的店面開張了。雖然平常可以暫且放著,等有緣人自動經過進來看看,在尋求轉職、求職、擴大人脈的關鍵時期,可不能這麼佛系經營。

一開始就要積極發文爭取目光,對很多人來說應該會壓力很大。其實我本人也是比較內向的人,以下整理出三個循序漸進,可以逐漸養出勇氣的方式:

首先,可以從已經認識的人開始。發一封 message 給你的朋友、現任或前任合作夥伴,問候一下,說自己最近也開始用 LinkedIn 了,談談自己的近況。有這段對話鋪陳加溫,接下來你開始注意他們的發文,去按讚、回覆、分享時加上自己的評論,也不會覺得彆扭了。

習慣按讚、回覆、分享時加上自己的評論之後,就可以開始對目標領域中的陌生人做同樣的動作。記得要保持禮貌、言之有物,並尊重原發文者的專業,以「分享共鳴、帶來附加價值」為出發點發言。

當你習慣在「互相回覆」中,與陌生人交談後,就可以嘗試主動出擊,寫一封邀請函給目標受眾加連結了。

注意,邀請別人加連結一定要寫邀請理由,這是職場上的禮貌,也有助於得到對方的正面回覆。我常常收到一些看似母校學弟妹的人,發過來「一鍵空白邀請」,雖然我大概猜得到對方是因為學校這層關係想加我,但依然不知道目的。其實對受邀方來說,感受真的很差。所以,後來對於沒有附上邀請理由的人,我都一律忽略,就像大部分在 LinkedIn 上的人一樣。

以上談的只是幫助自己鼓起勇氣去嘗試的「第一步」,後續還有很多花式玩法,慢慢累積經營囉!也可以參考之前專訪 Una 的這集影片,她真的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會利用 LinkedIn 發揮的人了!

新鮮人缺乏工作經驗怎麼辦

職場新鮮人很容易囿於「工作經驗不足」,對於在專業性質的公開場合建立人脈感到壓力很大。

但 LinkedIn 並不是資深主管、職場菁英專屬的平台!而要擺脫「互相比較、越比越失去自信」的惡性循環,就更需要掌握我們一開始提到的「職場個人品牌思維」。

剛畢業、剛踏入職場的前幾年,缺乏工作經歷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對這個世界未來的願景、工作價值觀、看待產業的觀點、個人性格特質、天賦專長,依然共同組成了獨一無二的你。

新鮮人想經營 LinkedIn 一點都不是問題,我們不需要等到累積了顯赫的經歷才開始 (何況抱著這種想法,真的很難有所謂累積足夠了的一天)。

對於職場新鮮人,我的建議是:與其一直在意自己的經歷不夠多不夠長,不如把重點擺在展現你的職涯願景、產業觀點、個人特質和專長。

資歷豐富的人可以利用過去的經歷,來合理化,甚至強化今日想展現的自己。而資歷較淺的新鮮人,應該把經營重點擺在「你想成為怎樣的專業工作者、你目前正在成為怎樣的人」。因為有興趣提攜你、招募你的人,顯然不是買單你過去累積的知識經驗,而是買單你未來的潛力。

例如,專業歷練豐富的資深工作者的發文互動,通常是分享自己的獨特知識和經驗,並透過個人特質展現,讓人感受到跟他一起工作的風格、氣氛。如果你還是職場新鮮人,雖然看似缺少這樣的優勢,卻可以把重點擺在「展現對產業/職場特定議題的興趣、目前正在自我磨練或學習的項目」上,讓人明確看到你正在朝著哪個方向前進,參與你每一次完成階段性目標的成長。

其實這個道理,在大幅度跨領域轉職的人身上也適用。不只是年輕的職場新鮮人會有「我缺少相關經歷資本」的想法,跨領域轉職的人,也同樣有「打掉重練缺乏相關經歷資本」的感覺。但是相信我,其實大部分的人看到別人突破舒適圈進步,例如爭取到新工作、完成一段培訓、拿到一個證照… 都是內心也受到鼓舞,真心一起慶祝的!而見證你成長的軌跡,也是留下印象、累積信任度的一種方式,甚至讓人在某些機會來臨時,首先想到介紹給你!

開始經營 LinkedIn 不可或缺的五大要素

讀到這邊,你是不是也等不及上 LinkedIn 註冊帳號,或是把原本的個人頁面好好重新整理一下呢?

總結一下,開始經營 LinkedIn 之前,一定要備齊的五大要素:

1- 你是誰:你對世界和產業的願景、想投入的貢獻、工作價值觀、性格特質、天賦能力?

2- 你想往哪裡去:你的職涯展望、五年後的目標、現在的目標?

3- 你的目標受眾:誰是你最想吸引來雇用你或與你合作的人、他對人脈連結的期待是什麼、他想透過 LinkedIn 互動得到什麼、他使用的搜尋關鍵字?

4- 你的為什麼:你為什麼想經營 LinkedIn、你想從中具體得到什麼?

5- 你的故事:從你的學經歷可以整理出怎樣的故事邏輯,符合你現在的目標?

當這些都清楚了,相信你一定可以設計出精采的個人頁面,也能帶著明確的目標,自信地發言、與人互動!

也歡迎來粉絲團與我分享你的心得和進步喔!

⟪ LinkedIn Profile Checklist ⟫ 免費下載!

10 分鐘快速檢測 LinkedIn 個人檔案頁品質,強化職場形象,有效提升搜尋曝光度!
👉 https://bit.ly/RCC-INchecklist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視訊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 初步分析您所處的情境
✓ 評估適合您的教練服務類型
✓ 就您的議題界定具體目標
✓ 初步盲點突破,為您帶來新思維甚或行動方向

✓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及教練技術方法

   我要預約免費諮詢 ❯❯  


© 2021 Kyria Chun-yin Dagorne /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版權所有,一般轉載及引用請註明本站網址出處,商用網站、營利及印刷用途請與作者聯絡取得授權。
LinkedIn國際職場海外就業海外工作職涯職涯規劃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More posts

理論科系也能抓住新興產業!

理論科系也能抓住新興產業!

嚮往海外工作?如何開始規劃你的國際職涯

嚮往海外工作?如何開始規劃你的國際職涯

挑戰國際轉職一定要懂的事!

挑戰國際轉職一定要懂的事!

2 個準備,幫助你實現今年職場職涯目標

2 個準備,幫助你實現今年職場職涯目標

如何攻略國際職場人脈

如何攻略國際職場人脈

超好用又漂亮的ClickUp – 待辦事項、行事曆、專案流程一次集中管理!

超好用又漂亮的ClickUp – 待辦事項、行事曆、專案流程一次集中管理!

訂閱電子報

國際職場職涯電子報

Kyria's special edition !

歡迎訂閱電子報,定期收到更多國際職場職涯經營技巧、社群活動、課程優惠分享!

⇢⇢ 我要訂閱!

熱門文章

▶︎ 你聽過教練學嗎?什麼是COACHING ?

▶︎ 職涯焦慮?也許你還沒想清楚這四件事: HOBBY, JOB, CAREER, VOCATION

▶︎ 如何用 LinkedIn 打開國際職場大門

發燒關鍵字

Coach Coaching LinkedIn PersonalBranding 中高階主管 主管 人脈經營 使命感 個人品牌 傾聽 升遷 品牌力 國際職場 在家工作 家庭兼顧 專業形象 導師 教練 教練學 教練式管理 教練服務 未來 海外就業 海外工作 生涯 目標 職場個人品牌 職場女性 職場媽媽 職場形象 職場晉升 職場溝通 職場發展 職場管理 職涯 職涯發展 職涯規劃 自我成長 自我突破 自我風格 與眾不同 轉職 遠距工作 領導 願景

職場職涯教練 Kyria

 

職場職涯教練 Kyria Chun-yin DAGORNE

「敢於夢想」的專業職場職涯教練,具15年國際行銷和顧問背景及外派經驗,曾任L’Oréal等國際美妝及精品珠寶公司主管職。現居法國巴黎,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教練協會組織 ICF (國際教練聯盟) 認證專業教練,法國國家 CNCP 認證個人形象顧問及個人品牌分析師認證。

» 認識更多…

一對一教練服務

  • 職場職涯教練
  • 形塑個人品牌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語音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 初步分析您所處的情境
✓ 評估適合您的教練服務類型
✓ 就您的議題界定具體目標
✓ 初步盲點突破,為您帶來新思維和行動方向
✓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及教練技術方法

➭ 我想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加入我們!更自在地與眾不同

Facebook
  • 認識教練
  • 職場職涯教練
  • 形塑個人品牌
  • 與我聯絡
隱私權條款 / ©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和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Cookie設定,用以維護和改進我們的內容。您亦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更改設定隱私權設定等級,但可能會導致本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詳情請參閱本網站「隱私權條款」。個人化調整接 受
隱私權條款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cookies,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have an effect on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Necessary
Always Enabled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Non-necessary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

SAVE & AC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