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海外工作、拓展國際職涯,流利的英語不再只是溝通的工具,而是一項關鍵技能,才能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脫穎而出。不論你是在台灣外商公司,或是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新加坡、澳洲、杜拜等地工作,能夠自信且專業地運用英語,是邁向職場成功的關鍵。
如果學英語並不是為了文學方面的愛好,也不只是旅行夠用就好,而是把重點擺在職場應用,以便幫助自己獲得專業上的成功,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態學習,更能跨越職場挑戰呢?
透過這篇文章,我想談談跨文化職場常面臨的英語挑戰,分享多年來與許多海外工作的台灣經理人、教練和培訓師的心得意見。
文章目錄:
1. 把英語當作一種技能,而非一門語言學科
2. 用設計好的自我介紹,創造第一印象
3. 自信地表達意見
4. 在英語會議中展現領導力
5. 自然融入同事的英語閒聊
把英語當作一種技能,而非一門語言學科
學習英語不需要一味追求精通這個語言,非得講得跟母語人士一樣好才行。重點不是精通這個語言,而是要將其視為一種職場技能。關鍵是,要能靈活運用「現有的語言能力」,利用既有資源應對跨文化溝通和專業場景,在活用當中,自然擴充文法和單字的熟悉數量,而不是硬背了一堆卻難以活用。
除此之外,學習用英語思考,並融入當地文化,有助於避免翻譯造成的溝通誤會和文化衝突,讓你在職場對話中更顯專業。此外,針對不同領域觀察和學習相關的專業用語和表達方式,並了解如何在各種情境中精準運用。「模仿母語同事說話的方式、句型」,是很有效率的方法,不但能在特定領域快速提升你的表達能力,也幫助你在專業上脫穎而出。
用設計好的自我介紹,創造第一印象
在正式場合如新職到任或商業邀約會議中,自我介紹應該不僅包含介紹的內容,還要考慮外表形象和肢體語言的傳遞。
準備自我介紹時,要事先了解在該場合自我介紹的目的,以及有幾分鐘可以講。在商業會議上,更要保持簡潔明瞭。在跨文化環境中,可以先觀察當地人如何介紹自己,例如他們是否使用全名或僅提名字,先姓還是先名,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快融入對方文化。
當介紹名字時,還可以順帶提及自己的職位、工作年資以及目前參與的專案,以增強專業形象。舉例:”Hi, I’m _____, the project manager of ABC. I’ve been working in X industry for N years. Today I’m going to address the 123 topics in this meeting.”
如果發現前面幾個人的自我介紹都很簡短,也可以當場立即簡化,比如:”I’m ________, the project manager of ABC. I’m happy to join you today and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you.” 靈活應對不同場合的需求。
自信地表達意見
用外語參加國際會議,容易讓人有壓力,難以自信表達意見。其實只要熟練「表達意見的框架步驟」,把意見套用進這些固定步驟,就可以提升安心感和自信!
即使英語不是母語,你依然可以透過簡潔、清晰的表達來贏得尊重。我們可以先自問 “Why should I share my opinion? To agree or to disagree?”
表達意見時,句子越簡單越好,清楚指出「同意或不同意、為什麼」即可。
同意時:先給予認可,例如 “I share your opinion.”。然後,具體提及一兩個同意的點。
不同意時:先給予接納,例如 “I understand what you’re saying” 或是 “I understand how you feel.”,再指出哪裡不同意,例如 “However I’m afraid that I can’t agree with you on X…”。最後,給一兩個不同意的理由,說明為什麼。
策略性地發表簡報
在專案簡報中展現策略性,是許多非英語母語者面臨的挑戰。很多人會僵硬地套用教科書式的語言,但這樣容易顯得像學生而缺乏專業與策略性,因為缺乏「侃侃而談,我是來會議中與各位一同討論」的氛圍。
簡報的確需要精心準備,用非母語簡報,也需要多次練習的技巧,沒有捷徑。但我們可以記住一個重要原則:less is more,越簡單,越能聚焦。
在準備簡報時,首先要問自己「為什麼我要做這個簡報?」,這樣可以幫助你確定簡報的方式以及核心重點。盡可能不要逐字寫下整個稿子,因為那樣反而容易顯得不自然,而且萬一忘掉一個字,就可能後面全部卡住。比較靈活的方式,是準備簡單的大綱,包含內容重點、與主題相關的關鍵字以及過渡句,例如:
開場 “My presentation will cover 3 parts today including ABC.”
中間過渡轉換 “I want to begin by A.” 或 “And then I’ll move on to B.”
如果遇到突發狀況或需要解釋某個話題時,也可以使用 “Let’s return to …” 或 “Do you remember when I mentioned X issue at last meeting…”,自然地回到之前的討論,並保持簡報的連貫性。
準備好這些過渡句,去臨場配合專業內容,可以更流暢地轉換於不同的簡報行進段落。
在英語會議中展現領導力
在跨文化職場中,以非母語領導會議進行,是專業經理人的重要職能!很多國際職場人都覺得,這項挑戰是一場硬仗。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實用的「會議流程句型」,在腦中抓緊清晰的流程,就能避免被發散的討論影響,更從容自信地推動討論。
例如:
用迎接與介紹重要人物來開場:Welcome. Thank you for joining me this morning…,
隨後引入主題:What I will cover is…
推進討論可以運用 Let’s start with… / move on to… 的句子,過渡到不同的議題。
在會議中引導討論時,使用開放式的問題能夠鼓勵他人發表意見,例如:What is your opinion on this? How can we improve? What makes you say that?
在總結階段,可以說:In conclusion, I’d like to sum up my main points… 最後感謝並開放提問: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Now I’m happ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that you may have.
會議中插話也需要技巧,要留意合適的時機,也可以先觀察當地人如何「禮貌地插話」,然後有樣學樣。如果會議主持人在會議一開始時,詢問有無問題,可以提前表示:”Is it ok that I interrupt if I don’t understand?” 這樣對方會對你的打斷有所預期,到時候就比較不會顯得魯莽。當你真的需要打斷時,可以說:”Excuse-me for a second. I will make this short. I just want to…”,這類語句不僅能讓你表達清楚,也能保持會議的禮貌和專業感。
只要提前掌握幾個簡單而實用的句型,就能將精力放在討論內容上,而不是推進會議流程的壓力上。你就能在會議中展現出色的領導力,推動討論並保持專業風範。
Small talk: 自然融入同事的英語閒聊
即使對英語母語者來說,small talk 也不見得就很容易,因為這不僅關乎語言,還涉及到「關係經營」技巧。在與人攀談之前,最好先觀察人們一陣子,了解他們的喜好、習慣,找到與他們閒聊的策略。可以先選一兩個看起來比較容易接近的人開始練習,比較沒有壓力。
在國際職場上身為一個外國人,「尋求當地人幫助」是一個很好用的方法,開啟話題!我們可以請當地人推薦好吃的餐廳、詢問哪裡可以買到什麼東西…,這些話題通常都能引發對方的興趣和友善回應。多人閒聊時,食物是個很方便的話題選擇,因為艱澀的生字少,而且大家都能參與討論。在歐美,運動和電影也是很受歡迎的話題!
可以事先準備好一個「話題」,鋪陳一個情境和你的意見,讓對方更易於回應,就能順利開啟有趣的對話。比如 “I just read about… on the magazine XYZ. It’s an article about…”。
既然叫 small talk,就不需要聊很久,簡單問候和互動之後,你就可以結束對話,重點在於慢慢建立關係,而非一次性深入交流。這些簡短的互動會隨著時間逐漸累積,讓你能更自然地,融入同事的日常對話中,增進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掌握上述的技巧,並將它們靈活運用於日常職場中,你將更自信地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障礙,實現理想的職涯發展。
還有其他國際職場挑戰?歡迎預約我的首次免費諮詢!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視訊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及教練技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