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旅途中你有沒有想過:二十年後,你想要成為怎樣的自己?

最近參加職涯分享的活動,接觸了很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世代台灣人,覺得既新鮮又有趣。其實我從 2014 年就在巴黎的一個社團輔導法國年輕人,現在能幫助家鄉子弟讓我覺得很有意義,也更深入了解這個世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職涯抉擇和挑戰。

這些新世代的後進,有我當年沒有的勇氣和互助精神,非常懂得從線上和實體活動等多元方式充實自己,並且熱衷於拓展人脈、積極分享、學習前人經驗。正如目前很流行的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概念,我覺得網路世代長大的職場人的確大大受益於高活動力的群體智慧。

然而,聽著聽著,對於他們共有的職涯掙扎和困境,卻讓我有些感慨。如今,他們擁有更多元選擇,更易於知道別人職場發展甚至生活狀態,似乎反而帶來更多比較和壓力。


我想起了許多自己的故事,正如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你是怎麼變成現在的你的?」

如果我說,我一點都不是什麼成功範例。反而是生命中的一連串挫折,每每引來新機會交織成我過去的職涯經歷,你相信嗎?

如果我說,因為我是基督徒,所以這麼多年來蜿蜒輾轉的路上,我還能倚靠主愛,始終抱著盼望,一直朝著同一個遠方走,你相信嗎?

上方圖片是一張八年前的照片 (好年輕 😁)。當時很榮幸接受 CAREhER 專訪,與社群中同樣具國際視野的職場女性們分享從臺灣轉戰法國的心路歷程。只是沒想到,那篇專訪中我的一句「我努力,是為了有一天可以只做我喜歡的事」,意外地從此變成與我的名字相連的標籤,讓許多人至今都以為我是那種超級知道下一站在哪裡,然後一路筆直往前努力、開拓職涯之路的人。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想談一談事實上「總是走在未知中」的故事。或許對正在煩惱下一步的人,能提供一點想法。

如果你看完覺得心有同感,歡迎來粉絲團分享你的感受,聊聊你的經驗!


官方經歷只顯示結果而沒有過程

這是我的「官方自我介紹」:您好,我是 Kyria 張淳絪,臺北出生長大,1999 年學了法文之後就跟法國結下不解之緣。經歷 15 年的國際職場、來回歐洲和亞太地區後,最終成了在巴黎生根成家的 Professional Coach。身邊的人常形容我是一個「敢於夢想」的靈魂,富有啟發和創造精神 – 或許在我成為教練之前橫跨多領域的國際轉職經歷,強化了人們對我的這種印象。

聽起來很順,是嗎?其實當我們敘述一段過去經歷時,為路過的每一站找到意義,合理化整段旅程的邏輯是很自然的。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說一個好故事」- 其實我在陪伴客戶建構「職場個人品牌」時,也會特意幫助他強化這個能力。

所以,當我們聽其他人的經驗分享,往往會有一種「他好厲害,一路上都知道自己該怎麼選擇、往什麼方向前進」的感覺。然而這麼深刻自省、高瞻遠矚的人畢竟稀少,就算有,環境和時勢面也多得是他無法掌控的變數。

我們一生的資源有限,金錢、時間、健康、親友關係、婚姻經營、生育機會… 都可能被耗損、被錯過。從別人職涯的某一個時間剖面,其實看不出在路途中,他的主動選擇或被迫選擇付出了什麼代價。究竟當時那個選擇,對他來說是不是「最好的」,我們其實不知道。尤其是在那樣的情境下,那樣的選擇,對你來說會不會是「最好」呢?

我也曾經焦慮過職涯發展,也曾經盯著一些 role models 羨慕。然而我發現,每一次的比較,都讓我感到自己更渺小、更心慌,反而失去當下奮鬥的力量。

💡 延伸閱讀 –

• 職涯焦慮?也許你還沒想清楚這四件事 hobby, job, career, vocation

慢慢地,可能是經歷的挫折多了,就不再有比較心態,而是以投資人生的觀點來看: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套不同組合的牌,而你想把資源如何安排,在什麼時間點,投入哪些方面?如果更進一步,以長期投資的觀點來看,二十年後、三十年後… 到你 80 歲那一年,最豐盛的收益應該是什麼樣子?

我們可能在某個當下,真的好想進某間公司,好想離鄉闖蕩,好想衝上某個成就… 渴望向外成長的企圖心很好,然而我不禁要提醒大家,向內尋求「根基」更重要 – 有時候太汲汲營營於追求滿足感和成就感,反而忽略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事物。

與其把職涯或生涯看成線性的闖關遊戲,我比較傾向看成一場棋局。而且每一個人的生涯棋局,都是獨一無二的。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陷身沙場,而是退一步綜觀全局,去佈陣和安排資源。甚至投資也不用一次全押在某個項目上,而是權衡之後,做最好的分配。

事實是,我兩次畢業求職都卡關

2004 年臺大經濟系畢業後,我想進消費品行銷領域,身為系學會、畢聯會的幹部,有許多專案企劃、領導組織的經驗,卻連一個面試都拿不到,連同學都覺得不可思議。待業很痛苦,於是我想,無論如何先累積職場經驗吧。於是,我就跟著經濟系的學長姐們,進入當年最「理所當然」的金融業做助理交易員,從事國際經濟分析了。

在金融業最大的收穫,就是擺脫了學生思維,了解職場是怎麼回事,以及明白我對金融業雖不排斥卻感覺無長久的理由 – 原來我對金融業缺乏熱情,是因為覺得像在打電動,原來我嚮往消費品行銷,是因為需要繞著「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工作,因為我想知道我累了半天,對人們的生活到底有什麼影響。這些,是我實際工作了之後才明白的事。

所以當我第二次挑戰行銷路時,比較明白自己在職場上期待成為什麼角色、追求怎樣的價值觀了。然而我為轉職投出的履歷,依然不受心儀公司們青睞。

無計可施之下忍不住想:那我打掉重練,退回去當畢業生做行銷實習總行吧?於是,才有了「試試透過 MBA 爭取總公司實習機會,將來就算不能留在國外總部,也好爭取回臺灣分公司的門票」的想法。我列了一張「最想去的公司清單」,發現幾乎都是法商。當年歐洲商校在臺灣都還沒什麼麼名氣,而我決定申請當時 MBA 世界排名只有 37 的 HEC 巴黎高等商學院 (跟該校如今的聲譽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父母當時很難理解我為什麼不去美國,我跟他們說:我想實習的公司都在法國,那裡最好的學校就這家了,我只申請這一家,沒上就算了,我也不想浪費錢,到時再找其他方法吧。

這是一種嘗試,我當時並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其實我們在參考其他人的職涯之路時,也不見得要把他們的策略當成「必勝寶典」,因為在那個當下,很可能他本人也沒有成功的把握。但重要的是:他沒有停下,而且想了一個具體方法去嘗試。

結果在 MBA 快結束時,大部分同學都找到實習了,就我找不到,非常痛苦 ( 同時跨地域、產業、職位功能的轉職真的跳很大 )。花光了積蓄又花了這麼多時間,沒想到人生第二次畢業求職又卡關了。

當時我修了一門 coaching 課,也是第一次接觸到 coaching,在我拿自己的真實案例去請教老師時,他要求我過一個「完全沒有計畫的週末」。那一個週六的早上我過得很惶恐,因為我是一個凡事都精密計畫的人,之後,卻想起很多想做很久卻一直沒動手的事,最後過了非常充實的週末。這讓我領悟到… 其實找不到實習,或永遠都轉不了行銷,人生也不會結束、也不會以失敗作結,我還是我,一樣可以過得很精彩,因為是「我」!

💡 延伸閱讀 –

• 你聽過教練學嗎?什麼是 coaching?

心態轉換後,求職面試時也不再覺得是在「乞求一個未來」,而就像當初先進金融業了解職場、嘗試透過 MBA 轉職一樣,試試看這條路能不能通而已。其實認真嘗試的過程,也是一個階段的累積,一小步也好。

單純會帶來貴人

後來我終於在最後一刻,吊車尾得到 L’Oréal 總部的實習機會了。六個月的實習期間,我接管亞太 11 個國家的行銷整合專案,公司很滿意想留我做正職,但因為法文程度不足,給我臺灣的位置。當時我有一點失望,品牌的亞太區總 Isabelle 跟我說「我知道你的夢想是在巴黎總部做品牌創建,但是你要知道,在市場端磨練過的品牌人才是最強的,很多在總部直接搭直昇機的人,後來都很後悔沒有去過市場端」。

我曾經懷疑過這只是安慰的台詞,但最終選擇相信,決定回臺灣。

我也曾是一隻頭上頂著驕傲光環的海龜,回到臺灣,卻得到跟大學畢業生一樣的「儲備幹部」位置。當時的臺灣萊雅人資總經理 Helena 看出我的不是滋味,反而微笑著勸我「如果你有信心,公司不會故意設計一個把人職涯發展 hold back 的 path。有能力的人,將來的路不會跟別人一樣。」我接受了。後來,我成了同期儲備幹部第一個儲備期未滿就升專員、副理、經理… 直到被從法國外派來臺灣的事業部總經理 Emmanuel 相中,推薦給他在總部的人脈,以外派人員身份在 2011 年調回巴黎總部,做上心心念念的美妝產品及品牌開發。

我想,我會一輩子感念 Helena 在我還那麼年輕時,對我說的這番話。也會一輩子感念每一個曾經跟我在行銷市場端同甘共苦的業務、物流、財務、代理商… 在臺灣與他們共事的那幾年,讓我學會了協作和管理的技巧,至今受用無窮。我也會一輩子感謝每一個曾經嚴格要求我,讓我的行銷基本功建得紮實的人,每一個把我從人海中挖出來,給過我機會和信任的老闆們。

我知道,有時候事情不如自己想像得順利,會覺得像在枴彎路、甚至自尊受挫。但我現在回顧這麼多年來的經歷,如果我真的做對過什麼事,應該就是在好幾次職涯轉彎處,都很單純地相信了前輩們「逆耳的忠告」,單純地接受公司的安排。

單純也許很傻,但是傻人容易遇到貴人。拋下自尊的瞬間,常常會撿到幸運。

追夢追到迷失

其後五年,我經歷了外派經理人生活,從美妝行銷開發一直做到全球品牌創建,住在巴黎一個可愛的區域,過著優渥的生活。35 歲那一年,我彷彿達到追夢之路上最渴望的巔峰了,然而,那卻是我在職涯路上感到最力不從心、最迷失的一年。

這一切不就是我追了許多年的夢想嗎?我卻發現,自己那麼執著往前衝的許多年之間,從來沒有想過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後的下一步是什麼。問題是,人生不是到「在巴黎做品牌創建工作」就結束了,35 歲距離生命期望值也還很遠。那一刻,我失去了繼續往前努力的動力,甚至感覺像來到懸崖邊,再往前一步就要掉下去了。

更可怕的是,不知何時起,我的野心被養得越來越大。過去對品牌行銷那種簡單的熱情漸漸退居其次,越接近公司高層,我就花越多心力在算計政治風向,計較升遷和職權。

在很多人眼中,我在 L’Oréal 算少年得志。如今回頭看,我卻不得不承認自己當時處世之道還不夠成熟。那隻「野心怪獸」讓我承受著超出身心能力範圍的壓力,常常害怕自己負責的品牌明天不會再打勝仗,常常焦慮明年、後年該爭取什麼職位才好…。就在人資高層把我當成 worldwide best practice talent 表揚的第二年,很諷刺地,我的健康垮了,最終離開這個培養我十年的集團。

剛離開的時候,雖然大家都看不出來,自己內心卻很傷,覺得終究還是做不到希望的程度,為什麼別人撐得住,我卻撐不住了。可能就像俗話說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吧。

休息了一陣子,完全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也想過要不要換別種工作,但十多年的工作經驗突然要換新口味,也不是那麼容易,忽然發現自己從「行銷專業人才」變成「除了行銷其他都不會」的人了,忍不住想笑。

後來,我還是做了自己比較擅長的事,擔任法國一家 B2B 精品珠寶公司的行銷總監,與許多中小企業和獨立設計師合作。那是一家小型家族企業,與國際大集團動輒大風暴的氣氛相比,安靜許多,也讓我再次專注於做自己擅長的事,找回了職場自信心。最重要的是,這段時期我和我先生有了更多時間相處,跟在臺灣的家人也有更多聯繫,生活回歸安逸,才忽然體認到婚姻和家庭曾被我忽略許久,卻是生命之重。

💡 延伸閱讀 –

• 重新看待職場女性都心有戚戚的掙扎:事業和家庭

我從來沒預想過有一天會任職於默默無名的 B2B 中小企業,我以為自己是追求品牌、追求華麗名氣的。然而在這裡的兩年半,我因此有機會透過客戶和外部夥伴,接觸到許多不同類型的人 (以前在大集團交流的人多半都在集團內部,且同質性很高),對人群和社會都有更寬廣的觀察,走出過去封閉的菁英體系和心高氣傲的世界觀。

有機會就試試看

2017 年的某一天,忽然有一家管理顧問公司透過 LinkedIn 跟我聯絡,找我做外部獨立顧問。那個… 我一年多前離開美妝集團,多方找工作時,還被好幾家顧問公司銘謝惠顧呢!我就意外又開心地接受了,當作了解顧問業工作模式,跟服務客戶的感覺,萬一將來有一天要換跑道,這個經驗一定很有幫助。

於是我就嘗試斜槓了,在正職工作之餘,偶爾接案。不過,這個經驗最終並沒有讓我因此想轉行顧問業,而是讓我發現,其實我可以創業獨立工作。以前當然也曾經跟朋友半開玩笑地說,以後自己開公司當老闆吧!但只是嘴上講講,實際上,像我這種在企業體系活了十幾年,而且一直只專注在行銷的人,並沒有勇氣獨當一面出來闖。

這是一個插曲,卻改變了我的職涯下半場。

於是我鼓起勇氣誠摯地跟老闆談了。沒想到他除了謝謝我這兩年半來的付出,還說他自己就是創業家,將來我可以把 business plan 給他評一下。我很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還沒想清楚到底要怎麼規劃下一步,他就寫了一封推薦信給我,說萬一我最後還是去找工作,這可以幫我。我真是感激得快哭了。

那是 2018 年的聖誕節,我徹底覺得自己的職涯已經蜿蜒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整個是失控的。

但是每一個階段,我都不後悔,因為沒有那每一個階段,沒有後來的我。每一階段練起來的功力,都還是我的,每一個階段幫助過我的人,對我的影響力都持續著。

至於我怎麼會變成 coach 呢?那又是一個意想不到的轉彎… 在這篇法國台灣女力新知會的專訪中,有更多分享喔!

我努力,是為了有一天可以只做我喜歡的事

七年多前的我,在那篇專訪中提到:

很少有人能夠一開始就做到喜歡的工作,但就算從不怎麼理想的工作開始,還是可以享受往目標邁進的過程。無論是因為轉行、還是升遷,每當往夢想更靠近一點,工作中喜歡的部分就會再多一點,討厭的部分再少一點。對我來說,「喜歡的工作」是「喜歡的生活」的一部分,不想為了生活被迫去做一堆討厭的事。為了越來越接近這個願望而努力,感覺不是很棒嗎?

現在,我想你能體會當時我會那樣講的原因背景了。

七年後,讓我藉這個機會,重新解釋一下當時這句話中,許多人忽略的點:

其實「我喜歡的事」不見得一早就知道,如果你還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從事什麼行業,那很正常。

其實我們天天過的生活、工作的內容,不一定是「夢想中的那一個」,而且今天的夢想,也不一定是明天的夢想。

💡 延伸閱讀 –

• 職涯真的可以規劃嗎?幸福職涯的動態平衡

所以到底是為何而努力呢?我的看法比較「動態」:我們天天都在嘗試、都在累積,讓這份嘗試和累積的努力,使我們越來越喜歡自己在做的事、在過的生活。所以即使當下不那麼如意,也不用氣餒,抱著希望持續挪動腳步 – 勇敢嘗試很重要,待在一個階段紮實地累積更重要,最後,沒有時間會被浪費。

二十年後的你,也許會過著一個你從沒想過的生活型態,從事你從沒想過的工作。但願那時的你,會更喜歡自己。我相信他會感謝今天的你沒有停下來。

如果你看完覺得心有同感,歡迎來粉絲團分享你的感受,聊聊你的經驗!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視訊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 初步分析您所處的情境
✓ 評估適合您的教練服務類型
✓ 就您的議題界定具體目標
✓ 初步盲點突破,為您帶來新思維甚或行動方向

✓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教練技術方法

   我要預約免費諮詢 ❯❯  


 

© 2020 Kyria Chun-yin Dagorne /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版權所有,一般轉載請註明本站網址出處,商用網站、營利及印刷用途請與作者聯絡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