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讓我想起幾個月前,跟一個 MBA 老同學吃午餐發生的故事。

我們都曾汲汲營營想拼一番天地,覺得「站上某個目標位置」才能在社會上證明自己,離開 MBA 搖籃後又重回職場十幾年了,各自有了不同發展,現在好像聊得更多是怎麼把生活過得更平衡一點。同學一直在時尚通路產業耕耘,也很有成績,最近卻感到有些茫然,不知道該不該換公司..

同學思考著,該如何在職場上爭取更大的工作職掌、更理想的組織架構。另一方面,又想到兩個孩子們正逢學齡,是她認為最需要父母陪伴建立學習態度、人生價值觀的時期。面臨兩個「關鍵時刻」,她很掙扎。

我記得自己很年輕的時候,總期待著 25 歲,能夠穿上漂亮又簡練的洋裝、紮起頭髮、拿著整齊的文件夾、高跟鞋蹬蹬蹬踩在歐洲的石板路上。結果後來發現,在石板路 (尤其是巴黎的石板路) 上穿高跟鞋根本是在跟腳踝開玩笑,而且 25 歲以後的人生,每隔五年好像就又有一個比「職涯想像」更複雜、更令人焦慮的人生課題:單身?伴侶?婚姻?子女?扶養?健康……?

於是我們這頓午餐,節奏緩了下來。在一來一回的問答中,同學忽然自己下了結論:

” Je suis une bonne manageuse. Mais avant tout, je suis une mère. “

( 我是一個很棒的主管,但我首先是一個母親。)

兩人一起沈默了三秒鐘,我沒有回答,只是陪她一起微笑。然後她的手機響了,15 分鐘後會議提醒通知!陪她從餐廳走回公司的時候,她的腳步輕快很多,親親我的臉頰說聲謝謝,道別。

這個故事不是特例 – 對心中有愛的女性來說,這種掙扎不是特例。我們面對事業與家庭的選擇題感到茫然,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對周圍的人,都很在乎,都充滿了愛。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談的不是女性在家庭社會中的角色,不是女人就該怎麼選、怎麼做。

我想與你一起重新思考「成就與滿足」這件事 – 面對艱難的選擇,你的核心價值依歸是什麼呢?至於答案,我相信你內心會有最好的判斷。


如果我渴望「全部擁有」?

很多人都聽過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 (Hierarchy of Needs),這應該算是二十世紀以來,在管理學領域最廣泛提及的理論之一。馬斯洛把一個人的「需求」,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球、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五類。

然而,我們常見的馬斯洛金字塔圖,其實是由管理學家拿馬斯洛的理論發展出來,並搭上了當時企業發展的潮流。於是,越來越多人根據這個金字塔圖,認為人還在求溫飽時,不會有追求理想的需求 (或認為不切實際),或者進入高社會成就、高自我實現的高階主管,都已經跳脫經濟保障的需求… 其實這並不是馬斯洛的原意,在他原本的理論中,無論需求層次高低、強度大小,都沒有先後順序,並不是說人在滿足了經濟保障後,才會開始需要成就感和社會聲望。這些不同層次的需求是可以同時發生的,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其實可以同時以多重方式,更全面地達到員工激勵和工作滿足感。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金字塔

回過頭來說,一個人同時渴望吃飽穿暖、經濟無虞、有心力經營家庭關係、有時間與親友聯繫、自我價值受到社會認可、在工作場合受人敬重、投入感到有意義有貢獻的事業… 是非常正常的。即使我的工作才剛起步,起薪也很普通,或者我才剛成家,時間管理還一團亂沒適應好,我的價值觀依然重要,我依然追求活出有意義的人生,我依然期待有朝一日好好發揮才能… 此時的低層次需求很大,不代表高層次的需求不值一提。

身為一位渴望結婚的職場女性、一位已婚太太、一位忙著多方兼顧的母親,顯然面臨了「更多層次的需求」。

需求滿足「攻頂」之後呢?

如果我們從 25 歲一直工作到 65 歲,你的職涯期待是什麼呢?在這四十年中,你想像中的人生,在職場以外會經歷哪些階段呢?

當我們談論「職涯期待」時,常常會聽到類似上述金字塔往上爬的說法。例如先求工作穩定、然後爭取加薪升官、逐漸轉換到自己更喜歡的工作內容、拼進更有名的公司… 然而有些人,特別是女性,在這條金字塔攻頂的路上,卻漸漸發現事情好像不能簡化成一個金字塔來理解。人生中還有好多影響選擇的內容,都是這個金字塔沒辦法概括解釋的。

當有一天,真的攻頂了,你就滿足了嗎?

在我過去的職涯路上,有一段時期我真的以為自己終於成功攻頂了。我好驕傲,然後… 我發現自己迷失了,突然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對一切失去興致,健康也垮了。後來我才明白,成就感不等於滿足感,而且在金字塔頂之上,其實有一個更高的層次,是我們平常不會想到,卻是能讓人生活出更廣闊視野的追求。

在 35 歲那一年的這個體悟,開始徹底翻轉我對職涯的看法,改變我對事業、興趣、家庭等領域的安排方式。因為我發現,原來它們並非拉扯分割我、各自獨立的領域,而比較像調色盤,一起豐富成了我這個人,共同支持我往更高的層次而活。

💡 延伸閱讀 –

• 職涯焦慮?也許你還沒想清楚這四件事: HOBBY, JOB, CAREER, VOCATION

當時我也不知如何解釋那個「更高的層次」,直到過了幾年之後,看了法國教練學泰斗 François Délivré 紀錄與他朋友 (也叫 François) 的對話,才恍然大悟,覺得他們說得真是太好了!節錄翻譯如下:

「…… 你把金字塔頂向外打開,強調在自我實現之上,還有自我超越。我與你看法相同。『自我超越』的意義,確實存在於人類的共同作為,與上帝的共同創造當中,而且有時候,自我超越涉及自我犧牲。」

用中文的白話文說,就是追求滿足的對象不再是自己,而是「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最終貢獻精神。而且那個追求,完全跳脫了越走越窄越陡峭的金字塔形狀,呈現一個無限大的超展開!

自我超越

你相信人可以做出犧牲自己、滿足他人的選擇,還感到值得嗎?

我相信可以,當我想起無條件愛我的父母、在我生病時請假在家照顧我的丈夫、在我低潮時放下工作徹夜聽我講電話的朋友…,更相信可以。而且這份犧牲的滿足,在任何階段的人生都可能經歷,並不是等到衣食豐足功成名就後,才會出現的追求。

無畏的犧牲 vs. 無謂的犧牲

所以,親愛的職場女性們,也許在追求事業理想的過程中,你正為了婚姻的期待、家庭的期待、生小孩的期待、教育子女的期待、扶養孝親的期待… 茫然著,而我確實也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建議你什麼。

但是當我們理解,其實「我渴望全部擁有」並沒有錯,你可以停止批判自己。

當我們理解,其實「人不是獨活」,你會更貼近自己內心滿滿的愛,想起你的掙扎,正是因為你很在乎某些人。這很偉大,不是嗎?

最後,我們會理解,人生中有些源自於愛的犧牲,正正契合了我們的自我價值,比社會主流認為的金字塔攻頂更令人一生滿足。而有一些犧牲,其實並不是那麼有價值,甚至很快就會後悔。

當我們想清楚了這些,就會明白 無畏的犧牲 vs. 無謂的犧牲 之間的差異。

你完全可以全部同時追求,並在「無畏的犧牲」和「滿足自己」之間,做出最讓你舒適的整體策略。然後,允許自己全然施展才能,「無畏」地繼續往前走!


🚀 為職場個人品牌建基 – 加速職涯發展!

職涯聚焦 ➤ 職涯規劃線上課程

這個系統化的線上課程將讓你學會:
• 認識自我,刻畫職場個人品牌核心訊息
• 懂得分析現實市場需求,並與個人特質優勢做比較連結
• 突破依賴心態,更自主且負責任地規劃職涯

👉 了解更多

© Kyria Chun-yin Dagorne /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版權所有,一般轉載及引用請註明本站網址出處,商用網站、營利及印刷用途請與作者聯絡取得授權。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視訊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 初步分析您所處的情境
✓ 評估適合您的教練服務類型
✓ 就您的議題界定具體目標
✓ 初步盲點突破,為您帶來新思維甚或行動方向

✓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教練技術方法

   我要預約免費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