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 首頁
  • 關於我
    • 專業經歷和教練理念
    • 教練技術模型Méthode de Coaching CMI™
  • 服務項目
    • 首次免費諮詢
    • 職場職涯教練
    • 形塑個人品牌
    • My New Career Named LOVE
  • 教練分享
  • 與我聯絡
  • Français/English
    • Français
    • English
個人品牌職場管理

8大重點,在家工作也能駕馭個人品牌

2020年一場延燒全球的 COVID-19 疫情突襲,讓 remote work(遠距工作)、working-from-home(在家工作)忽然成了熱門話題。許多公司因為各國政府的防疫政策,不得不要求大部分員工在家工作,而各種視訊軟體、遠端團隊協作系統也忽然加速普及,使我們的職場範圍更快打破場域限制。

然而這個趨勢,並不是因為疫情才突然開始火熱的。根據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 (GWA) 的統計報告,以美國為例,從 2005 年到 2017 年,遠距、在家工作人數就已經增長了 159%!而這份資料中的人數,僅指「超過一半工時皆在家完成的受薪人員」,還不包含企業負責人、創業者和各種獨立工作者,因此總體人數其實還要更龐大。而這場疫情,其實只是更加速這個趨勢發展,讓更多公司被迫去面對、測試讓多數員工在家工作的可行性和效果。上述 GWA 就大膽預測,經過這場疫情影響,到 2021 年底很可能將有 25-30% 的受薪人員,每週都會有幾天是在家工作。另外也有許多統計趨勢指出,未來主要的在家工作族群,多半會是高學歷的白領,而且城市多於郊區。也就是說,並不再僅僅是因為員工住得遠、團隊分散各地等理由,不得不讓員工在家工作,而是「只要工作內容特性在家就能完成」,公司組織就會越來越主動採取地域彈性方案,減少提供固定硬體資源。

想想看,這一切將為我們的產業型態、工作模式、領導和團隊管理方式、家庭生活安排、個人時間分配…… 帶來多大的演變。或許這一場疫情對我們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每個人都重新思考、選擇:重新定義工作和生活的意義,重新建構公司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和重新面對工作和自己之間的關係。


在這個趨勢中最讓我們立即有感的,或許是「和固定同事相處的時間變少了」這一點。或許,根本連出門與人面對面交流的頻率都下降了呢。
上次在什麼是個人品牌?找出⟪個人品牌⟫的迷人力量一文中強調過,「個人品牌的出發點其實是貢獻與付出」。因此,個人品牌在深刻汲取自身獨特資產後,總要走出去、伸出雙手與人群產生連結,才能散發它的光芒。
更重要的是,品牌溝通重在傳達「清晰、一致、有持續性」的理念訊息,品牌力更來自於「與目標族群創造獨特而可經驗的長期關係」– 在家工作的情況下,人都不在同一個場域了,要怎麼駕馭以上關鍵,展現個人品牌呢?
過去我做了十幾年的上班族,自從成為教練,工作型態就變成「沒有固定同事、沒有固定辦公室」了!這個轉換的經驗,還蠻多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就讓我們一起回到品牌溝通「清晰、一致、持續」的策略原則,和個人品牌「貢獻與付出的精神」,發揮一點創意吧!

不藏私全部公開:

掌握這8個重點,在家工作也能駕馭個人品牌!


1. 傾聽的功力

人與人溝通時,其實我們接收的訊息,只有很小一部分來自字句本身,而表情、動作、音調都是溝通的一部分。在家工作的情況下,與上司下屬、工作夥伴們的溝通方式瞬間變得「不夠完整」。用電話時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即使用視訊,常常因為畫質或網路問題,導致臨場感被大打折扣。

這時,我們更需要提升語言溝通的成效。從個人品牌的角度來看,就是要更仔細關注對方的需求和請求,釐清這段談話的目的,以便更好地給予貢獻和支持。

💡 延伸閱讀 –

• 他老是講不清楚要什麼?你也可以練習的 RPBD 教練傾聽拆解絕招!

缺少畫面輔助的溝通中,最讓人不安的就是不確定對方有沒有專心、有沒有聽明白。於是我們越想掌握,就講越多話,好像雙方說越多才會越清楚。其實正好相反!別忘了,好的溝通關鍵是讓對方感到你與他同在,而不是「我不是說過了嗎?」。當我們以「全然迎接對方想告訴我的事」的態度,耐心聆聽,適時以覆述、重整內容等方式確認彼此理解同樣的重點,即使各處異地,一樣能達到彼此同在的效果。

怎麼讓對方感到你「全然迎接對方想告訴我的事」呢?其實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沈默」。意想不到吧!

善用沈默,能為對方創造一個傾訴的空間,讓對方感到你對他的重視。沈默往往也能使雙方對談的速度放慢,彼此有更多斟酌字句的時間,讓對談更精準有效率。同時,閉上自己的嘴巴,等於關閉一部分「準備自己要說什麼」的大腦功能,讓大腦更有餘裕專注於「聽」。沈默中,我們不只會聽到更多對方傳達的訊息,包含言外之意和情緒,同時,也會聽到自己的聲音。其實當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自己腦中也同時閃過許多自我對話。同時聽到對方的聲音、自己的聲音,相信一定能給你更多靈感和智慧去做出反應,讓你的回答更有影響力。

當然,我不能說「善用沈默」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從小就是個講話奇快無比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說過聽我講話像被機關槍掃一輪,呈現令人哭笑不得的偏執狂的狀態。但是,走上 coaching 這條路的訓練,讓我變得可以自由轉換成慢速模式,甚至靜音模式,積極傾聽。所以我只能說,這就跟騎腳踏車一樣,反正就是多嘗試、多練習,有一天你也會自然到忘記自己怎麼學會騎車的。

另外,別忘了為你的手機錄一段個人化的未接來電語音。想想你的價值觀、個人特質、目標族群,即使你暫時沒空,這段個人化的錄音也是最具有個人品牌風格的「迎接」。

2. 更多元的溝通方式

如果你是第一次在家工作,很可能會發生整天黏在 e-mail 上,或是各種通訊軟體叮咚叮咚敲個不停,信件和簡訊永遠回不完扯不清的困擾。(其實就算正常在辦公室工作,都容易發生這種狀況了,何況回家遠距工作…)

不要再依賴我們習慣的「即時訊息」式溝通了!老是想要方便的話,只會帶來更多不便。我們需要一點創意,開發出更多元的方式。

你知道自己對視覺、聽覺、還是肢體經驗哪一種溝通管道比較敏感嗎?那你的目標族群又是哪一種呢?

  • Visual 視覺型人:對圖像傳達特別有感、好吸收,溝通時腦中常常出現畫面…
  • Auditory 聽覺型人:以聲音、語調為主要訊息接收來源,對話中邏輯特別敏感…
  • Kinesthetic 肢體型人:以實際身體感受、經驗為主要訊息接收來源,溝通中很重感覺,擅長體會對方情緒…

從你的個人品牌風格出發,搭配你的溝通對象,就可以開發出更多的「複數組合溝通方式」。例如:我本人是個聽覺和視覺型都比較突出的人,面對非常視覺型的攝影師,與其用 e-mail,我們直接在 Pinterest 上開私密釘板溝通,言談中善用「畫面形容比喻」,與其回覆一句「我懂」,不如回「嗯看得出來」更讓對方安心。面對非常聽覺型的夥伴,不要再浪費時間傳訊息了,趕快打電話直接談,並注意整理對話脈絡,最後才補一封 mail 留下結論重點記錄。而面對非常肢體型(我的弱項)的合作廠商,則要提醒自己,別忽略寄個實際樣品過去給對方參考,勝過千百通電話討論。

別忘了,品牌力最重要的就是「與目標族群創造獨特而可經驗的長期關係」,個人化的交流體驗,也是展現個人品牌重要的一環。

3. 小細節營造個人品牌經驗

遠距工作少了許多相處的機會,等於少了「官方主流展現管道」,於是,反而是由許多四散各處的小細節,像拼圖一樣地建構別人對我們的整體印象。

我們在形塑個人品牌時,很重要的就是從一個人的願景、使命感和價值觀出發,組織出一個明確的「品牌訊息」,再依此發展出溝通策略。

💡 延伸閱讀 –
• 什麼是個人品牌?找到個人品牌的迷人力量

• 職場個人品牌 – 成為企業積極投資的核心人才

根據你的品牌溝通策略,你可以在許多細節上花點心思,做出具有一致性的設計:e-mail 簽名檔、你的專屬顏色(主顏色、輔助色、點綴色三種,不要太多太花俏)、你的 e-mail 和各種文件統一字型、固定的頁首和頁尾、固定的排版方式、實體信件的信紙和信封設計、視訊會議時分享螢幕的畫面設計、個人化的開會邀請通知…

列舉出來好像很費力,其實只是一個模板設定的工作,一年大概做一次就夠了,之後反而輕鬆寫意,很容易保持個人特色。

我以前在大公司上班時,習慣有一個「開會急救包」,裡面固定擺一套文具、便利貼、隨身碟、淺色唇膏、面紙、髮圈等,這樣就算緊急開會,也只要抓了筆電、手機和急救包就能立刻進會議室,避免慌慌張張進去,又窘態百出地中間跑出來找東西。自從變成在家工作,我的急救包已經進化成「視訊急救箱」了,裡面除了那些元老小物,還加上視訊燈、耳機和麥克風,以及一張警告圖「✈︎!」,把手機關飛航模式,以免視訊中被電話打擾。

此外,我還有「去 co-working space 跟客戶面談急救包」和「去咖啡店工作 check list」…… 其實這些細節掌握工具,對傳達「清晰、一致、持續性」的品牌訊息真的很有幫助,讓自己能隨時以從容地狀態去應對,也讓別人每一次與我們接觸的時候,都能重複加強同樣風格的經驗。

4. 善加利用專業形象小物

在家工作,視訊會議就是最主要的對外形象窗口。要怎麼加深專業形象的印象呢?很多人都說,在家工作最好還是要規劃一個辦公區域,且穿戴整齊,有點儀式感才好。我完全同意。不過在家工作真的不太可能還繼續腳踩高跟鞋、積極搭配項鍊胸針等,搞得那麼緊繃也有些奇怪。所以,對於在家工作的女性朋友們,我非常推薦剪裁簡單的上衣,然後善加利用三大視訊形象小物:領巾絲巾、形狀簡單但尺寸顯眼的耳環、顯色的唇膏!

因為說真的,設計過於複雜的上衣或項鍊,其實會讓人很分心。簡單圍上一條領巾或絲巾,立刻就能讓正式感 level up,並用色彩營造形象觀感(例如令人信任的海軍藍、令人安心的棕色、活潑的橘黃色、溫柔的粉紅色…)。而形狀簡單但尺寸顯眼的耳環,顯色的唇膏,也能立即在視覺印象中,創造一個記憶點。

但凡事過猶不及,不需要三件小物一次全部上陣。不然,那個畫面就留給大家想像吧……

最後,手機開揚聲器講話或視訊直接用電腦對談時,很容易讓人不自覺地越講越大聲。其實只要注意下巴不要上抬,就能幫助自己保持輕聲細語,不然還是建議投資一個形狀比較低調的耳機和麥克風,讓自己擁有好音質,別讓無意間的獅吼功壞了品牌形象。

5. 虛擬的「真實身份」

我們對一個人的「身份識別」,多半來自於真實的相處經驗:他的臉、表情、習慣動作、說話方式,隨著時間被存檔在我們的腦海裡。然而,遠距、在家工作的結果,就是別人最常相處的並不是我們本人。

想想看,與他們相處的是「誰」呢?其實是你在各大虛擬接觸點的「個人檔案」!

如果你的公司有使用團隊協作系統,或你和我一樣是獨立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將這些作業平台、e-mail 帳號、常用視訊工具上的「個人檔案」填寫清楚。清楚指的不一定是完整,而是根據你的品牌主要訊息,選擇適當的內容、聯絡方式,更好地呈現你的身份、你的特色,讓目標族群能更輕易地辨識你的存在和理念。

一張在各大平台都一致的「個人頭像」,這時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常常在參加線上研討會時,看到許多人鏡頭一關起來,他的那一格就是一片黑,相當可惜。相形之下,即使鏡頭關閉時仍顯示一張親切頭像的人,就讓人印象特別深刻,更有相遇認識了這個人的感覺。投資一張好的頭像專業攝影,真的很划算喔!

要注意的是,無論是照片或個人檔案內容,都需要與你當下的狀態一致,隨時更新,照片也是跟你本人相像的,才不會反而造成落差感。別忘了我們這麼做的理由,是為了創造更多「獨特而真實的體驗」,真實兩個字很重要!

6. 珍惜每一次見面的機會

其實就算主要活動都在家進行的人,也總有要進辦公室、要外出約談拜訪的時候。對在家工作的人來說,這種機會非常珍貴,是建立彼此信任的重要時機。因此,值得我們多花一點心思準備,以便更有效率地辦好正事,並保留時間給一點個人交流。

如果當天除了你的主要對口,還有其他與會者,請記得保留時間與其他人交流,延伸你的社交圈。

此外,別忘了有始有終:在這次見面的末尾「你想讓對方帶走什麼」呢?除了無形的約談成果,還有什麼有形的東西,能強化這次與你見面的印象?最簡單的就是一張有個人風格的名片(如果是公司制式名片,背面也能寫上你的座右銘,加深個人價值印象),或一張有個人特色的便利貼紀錄約談重點,或一份事前印好的提案紙本,或是你精心選擇的會面咖啡店的一顆 Logo 巧克力…?

與其說「好,我等一下回去再 mail 給你 xxx」,既然品牌力來自於建立獨特而可經驗的長期關係,可以一起、可以共感、可以留念… 就不要什麼都「等一下我回去再…」。

7. 多花一點心思在情緒連結

這第七點心得,其實來自於多年來法國人對我的影響。如果你也在外商工作,特別是遇到拉丁民族的人,這點一定要多多注意。他們重視的是跟你這個「人」一起工作,而不是跟你這個「職位、功能」一起工作。

在職場上建立個人品牌,不能凡事都只公事公辦。在電話、e-mail 的開頭和結尾,其實可以多多關心對方的個人狀態,特別是目前這種疫情緊繃的時刻,發現對方記得自己的事,甚至還 follow up,其實是非常令人感動的。畢竟這個凡事講求效率的資本主義社會,還有誰真誠地重視關係經營呢?

另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其實情緒的連結比言語更直接、更真實。在遠距工作的情況下,彼此少了交集,更需要注意情緒的連結來強化團隊合作的默契。

特別是對中大型團隊的主管來說,工作已經不是針對專業內容了,更多時間是花在團隊運作的系統上,怎麼分享自己的願景目標、激勵團隊、創造能幫助大家一起達成目標的運作模式。而這其中,主管展現在團隊面前的個人品牌,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情緒共感上。當我們感到「同一國、同哭同笑、同講義氣、同享成功、同度艱難」,領導者的影響力也延伸得更廣。

8. 創造遠距個人化社交場域

大家如果在同一個地點一起工作,午休可以一起吃飯聊天,傍晚還可以一起喝杯咖啡、吃點心,稍作休息。但在家工作就沒有這種「一起經歷生活」的真實感了。

於是社群網站,成了「讓別人參與我們的生活」的場域。從 Facebook 紅起來之後,報章雜誌就有許多案例,敬告我們身為求職者或員工,要小心自己在社群網站上的言行。不過,其實我比較想正面地來看待網路社群。回到個人品牌的觀點來說,個人品牌其實是以貢獻為出發點,真誠地以自己的獨特附加價值投入為目標族群付出。所以與其視社群網站為洪水猛獸,我反而認為可以選擇一至兩個與你風格相契合的社群,根據你的願景、使命感、價值觀做分享,自然吸引到許多同好,做更豐富的交流。

注意我說的是「為目標族群付出」,所以你的檔案頁面完全沒有必要設定成大眾公開,而是選擇你舒服的方式,和最能因你而受益的族群對話。

個人品牌的精神,並非在社群媒體上創造一個公眾關係身份。相反地,社群平台只是個人品牌的載體。當你使用它作為個人品牌的交流場域時,要想的是「我想要運用這個平台和目標族群的哪一個子群組,建立怎樣的關係?」例如,若對你來說 LinkedIn 是用於工作夥伴、潛在合作專業人士交流的地方,而 Facebook 是與親近的家人朋友維繫情感的地方,那麼,你選擇展現、溝通的品牌面向自然不會相同,但品牌精神和價值觀卻是相通一致的。

在職場上的夥伴們雖然很少見到你本人,但從你選擇展示的社群管道也能看見你的生活,和其中展現出的「清晰、一致、有持續性的訊息」。他們能夠在你願意的程度上,與你對話、參與生活,經驗到你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作專案中的一個 AI 功能。

為自己列一張「品牌溝通」清單吧!

其實談了那麼多創意方式,最終還是要回到「你的個人品牌」:

列一張清單,寫下所有在你生活中可行的方式吧!然後拿出一支螢光筆,把「你一看就覺得充滿熱情動力」的那些方式畫重點,先從他們開始。

相信你在這些螢光項目上一定很能盡情揮灑、展現自己,並且很快就能感受到清晰、一致、有持續性帶來的品牌力量!

還在思考你的「個人品牌主訊息」到底是什麼嗎?歡迎免費索取這本電子書 – 7 個方法,帶給你的個人品牌一番全新的想像!

_

【 7 個方法豐富你的個人品牌 】

提交以上個人資料,代表您同意本網站「隱私權條款」
提交後,系統將立即寄出「郵箱地址確認信」,請檢查您的收件夾、廣告信件夾做確認。

郵件已寄出。請檢查您的電子郵箱 (或廣告信件夾),確認您的信箱地址。

.

EBOOK_7-ideas-for-personal-branding

© 2020 Kyria Chun-yin Dagorne /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版權所有,一般轉載及引用請註明本站網址出處,商用網站、營利及印刷用途請與作者聯絡取得授權。

加入我們!更自在地與眾不同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視訊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 初步分析您所處的情境
✓ 評估適合您的教練服務類型
✓ 就您的議題界定具體目標
✓ 初步盲點突破,為您帶來新思維甚或行動方向

✓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及教練技術方法

   我要預約免費諮詢 ❯❯  

個人品牌在家工作專業形象職場形象職場溝通職場管理遠距工作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More posts

如何用 LinkedIn 打開國際職場大門,經營技巧其實並不費力!

如何用 LinkedIn 打開國際職場大門,經營技巧其實並不費力!

2 個準備,幫助你實現今年職場職涯目標

2 個準備,幫助你實現今年職場職涯目標

如何攻略國際職場人脈

如何攻略國際職場人脈

超好用又漂亮的ClickUp – 待辦事項、行事曆、專案流程一次集中管理!

超好用又漂亮的ClickUp – 待辦事項、行事曆、專案流程一次集中管理!

人脈?導師?教練?如何經營國際職場職涯

人脈?導師?教練?如何經營國際職場職涯

有效溝通的關鍵

有效溝通的關鍵

熱門文章

▶︎ 你聽過教練學嗎?什麼是COACHING ?

▶︎ 職涯焦慮?也許你還沒想清楚這四件事: HOBBY, JOB, CAREER, VOCATION

▶︎ 什麼是個人品牌?找出個人品牌的迷人力量

發燒關鍵字

Coach Coaching LinkedIn PersonalBranding 中高階主管 主管 人脈經營 使命感 個人品牌 傾聽 升遷 品牌力 國際職場 在家工作 家庭兼顧 專業形象 導師 教練 教練學 教練式管理 教練服務 未來 海外工作 生涯 目標 職場個人品牌 職場女性 職場媽媽 職場形象 職場晉升 職場溝通 職場發展 職場管理 職涯 職涯發展 職涯規劃 自我成長 自我突破 自我風格 與眾不同 轉職 遠距工作 領導 願景 顧問

職場職涯教練 Kyria

 

職場職涯教練 Kyria Chun-yin DAGORNE

「敢於夢想」的專業職場職涯教練,具15年國際行銷和顧問背景及外派經驗,曾任L’Oréal等國際美妝及精品珠寶公司主管職。現居法國巴黎,專精於「Personal Branding 形塑個人品牌」,並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教練協會組織 ICF (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 成員,個人品牌分析師認證、專業形象師認證、法國國家 CNCP 認證個人形象顧問。

» 認識更多…

一對一教練服務

  • 職場職涯教練
  • 形塑個人品牌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語音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 初步分析您所處的情境
✓ 評估適合您的教練服務類型
✓ 就您的議題界定具體目標
✓ 初步盲點突破,為您帶來新思維和行動方向
✓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及教練技術方法

➭ 我想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加入我們!更自在地與眾不同

Facebook

訂閱更多專屬內容

提交以上個人資料,代表您同意本網站「隱私權條款」

謝謝您!請檢查您的電子郵箱 (或廣告信件夾),確認您的訂閱。

  • 認識教練
  • 職場職涯教練
  • 形塑個人品牌
  • 與我聯絡
隱私權條款 / ©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和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Cookie設定,用以維護和改進我們的內容。您亦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更改設定隱私權設定等級,但可能會導致本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詳情請參閱本網站「隱私權條款」。個人化調整接 受
隱私權條款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cookies,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have an effect on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Necessary
Always Enabled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Non-necessary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