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職場上,有沒有遇過讓你感到不舒服的言行呢?

在前文 職場性騷擾、職場霸凌防治 – 主管和人資必看的注意防治 中,曾提到「很多騷擾在初始期不易辨別」。但若默默忍受自己不舒服的狀況,常常在事後又被責怪「你一開始怎麼不講」,造成二次傷害。

當我們遇到覺得不太舒服,但又不確定對方到底是故意、疏忽、還是無知,該怎麼開口呢?

尤其對國際職場人來說,文化差異也容易造成誤解,對方也許是無意間冒犯了你,甚或有種族文化歧視的嫌疑,但你如果毫無反應,就只能一再忍受他的白目。該怎麼在第一時間就表達自己「不喜歡這樣」?


文章目錄:

1. 促使人改變行為的「非暴力溝通」方法

2. 第一時間表達拒絕的句型

3. 增強正面對質的勇氣


促使人改變行為的「非暴力溝通」方法

一個人要能做出改變,需要清楚地知道「我做了什麼被欣賞」或是「我做了什麼不被欣賞」,才能有效複製被欣賞的行為,或停止不被欣賞的行為。

所以表達的時候,越簡單明嘹地點出客觀重點,效果越好。

想要簡單明瞭又客觀地表達,我認為練習區分「information 客觀事實、opinion 主觀想法、feeling 情緒感受」是很重要的練習。大部分的人都自認可以輕易分辨三者,但在急躁、焦慮、害怕時,要把握這個原則並不容易。

我們可以套用「非暴力溝通」的原則,來穩住自己的表達和思考:

Observe:不帶主觀評論,客觀地指出事實觀察

Feel:區分想法和情緒,坦承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Need:意識自己感受中的需求,並明白溝通

Request:針對自己的需求與對話對象,明確提出請求

第一時間表達拒絕的句型

身為職場職涯教練,通常我會帶客戶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原則,練習一個簡單的句型:

當你 ____ 的時候 (像照相機一樣,不帶評論地描述對方做了什麼),

我感到 ____ (揭露自己的負面感受,而不是主觀意見論斷),

因為 _____ (你有什麼需求沒被滿足,導致上述負面感受),

所以我希望你 _____ (請求或指示對方怎麼做)。

例 1:

當你說『你們亞洲人工作比較努力,所以這件事就交給你啦』的時候,

我感到委屈。

(感受,不是主觀意見論斷 – 我認為不公平)

因為我跟團隊裡其他人一樣,最近都很忙很累,這個事實卻沒有被納入考慮。

(你的客觀需求,而不是指責他人)

所以請你重新檢視每個人的工作量,然後以專長適性來分配工作,而不是以種族刻板印象隨機指定我。

(具體說要對方怎麼做,比只是叫對方不要做什麼更重要)

例 2:

當你在我婉拒搭你的車回家之後,還繼續強力堅持,

我感到很困擾。

因為我不喜歡和不熟的異性在封閉空間獨處,但這個原則卻沒有被尊重

所以請你尊重我的選擇,我可以自己決定交通方式。

例 3:

剛才你對著我大聲說「幹嘛催啦」的時候,

我感到很不舒服。

因為我身為專案經理,有確保時程的職責,但我在執行責任時好像被當成找麻煩的人。

我希望你能告訴我,遇到什麼困難無法準時交,然後一起找出解決辦法,而不是一開始就大聲拒絕我的提醒。

增強正面對質的勇氣

仔細觀察上述幾個例子,會發現,我們沒有針對人,而是描述發生了什麼客觀事實、揭露不含主觀論斷的真實情緒、指出客觀需求、提出具體的客觀請求或指示。就像以旁觀者的角度,在對別人講解屬於你的「使用說明書」一樣。

這一方面可以減低對方的對抗心理,一方面也可以減輕你害怕誤會他人、打壞關係的負擔。隨著你的語氣調整,可以強硬 (如同例 1 和 2),也可以安撫緩和 (如同例 3)。當然,遇到真正邪惡的人,例如回嘴說什麼打是情罵是愛、飆一串辱罵回來,直接舉報吧!安全第一!

Confrontation (正面對質) 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容易,曾經我也是非常害怕衝突情境的人,就連與我無關的人,在一旁彼此針鋒相對,我也會很想趕快幫大家轉移話題,或是獨自避開逃走。

但是透過不斷有意識地練習,也變得能夠在面對不舒服、衝突的情境中,更穩定地表達。很多事情我們不偏好去做,但開始嘗試後,就會發現「變得能夠」其實並不難!

所有的練習中,我覺得非暴力溝通是最容易上手的。當你開始習慣用這種方式坦然與人溝通之後,還可以練習用提問、比喻、幽默… 等各種花式技巧來進行 confrontation。

重要的是,開始就是增強勇氣的第一步!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視訊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 初步分析您所處的情境
✓ 評估適合您的教練服務類型
✓ 就您的議題界定具體目標
✓ 初步盲點突破,為您帶來新思維甚或行動方向

✓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教練技術方法

   我要預約免費諮詢 ❯❯  

©Kyria Chun-yin Dagorne /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版權所有,一般轉載請註明本站網址出處,商用網站、營利及印刷用途請與作者聯絡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