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趨勢,加上 LinkedIn、打工度假等新型態機會推波助瀾,讓許多嚮往海外工作的人躍躍欲試。
然而我觀察到,大部分的人在思考海外工作時,不是感到很嚮往、美化這個理想,就是一下就被求職的困難卡住,遲遲無法付諸行動。
坦白說,無論在國內外,「理想工作一擊即中」的機率都很小,其實我們需要把眼光放遠,思考如何一步步走到長期目標。有些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剛出國馬上水土不服。就算一開始熬過來了,過了三五年後,卻在異國感到迷失,不知道該繼續待下去還是回國。
其實「到底該怎麼找到海外工作」的瓶頸,只是一時。「長期在海外工作」交付的是你的人生。在熱情嚮往之上,你需要穩定地研擬長期策略。
這篇文章主要聚焦於「在海外中大型的企業任職」,並且以歐美國家為主,分成幾個面向來談:
☞ 海外工作的求職門檻很高嗎
☞ 通往海外職場的 5 種管道
☞ 可以提前準備的事
希望能帶來一些幫助!
海外工作的求職門檻很高嗎
前往異國工作,和前往異國旅遊完全不一樣。旅遊可以由我們自主做很多選擇,找工作卻是一個「同時選擇也被選擇」的媒合過程,要雙方在利益和價值觀上契合,才會有好結果。
這跟「談判」的道理一樣,必須知道自己真正的目標是什麼、讓步的底線是什麼、手上有什麼籌碼,最重要的是,也必須知道對方的目標是什麼、導致需要跟你上談判桌的痛點、願意付出的最高成本。
許多嚮往海外工作的人能夠描繪自己的夢想,對目標公司的理解卻很薄弱。這些必要的理解包含:
- 職位需求:本國人很難勝任必須考慮外國人的原因、特質、能力、經驗、相關證照/學歷。這樣才知道履歷該主打什麼賣點。
- 發展方向:公司的中長期發展方向,是否有利於招募外國人,甚至招進來之後繼續投資培養這個外國人,讓你入職後有好好發揮、發展的機會 (例如正準備進軍亞洲市場、有亞洲大客戶或大供應商、正準備引進當地還不普遍但台灣已經很熟悉的技術或平台…)。
- 成本考量:一個公司徵才的成本不只是金錢、時間,雇用外國人所衍生的行政繁瑣,處理起來也是可觀的負擔,是一種隱藏成本。而且許多國家對於不同產業的外國人雇用標準,有不同的限制,這些都會影響海外求職的成功率。
對於這些資訊掌握度越高,越能瞄準機會點,知道如何聚焦優勢強化履歷,不會白費力氣在本來就沒什麼機會的地方。
拿法國舉例:公司要幫外國人爭取工作簽證時,不只要向政府證明該職位為何一定要請外國人,最關鍵的是,該職位的薪資必須高於法國最低薪資 1.5 倍。然而很多初階職位,或規模太小的公司,真的給不了最低薪資 1.5 倍。也就是說,海外求職找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還要是一份「薪水不錯的好工作」才能順利拿到工作簽證。
國外的工作不好找,主要是因為這麼多公司內部、外部的限制條件加乘起來,導致機會比較少,有時就算公司欣賞你也只能大嘆無緣。
如果考慮往海外發展時,又想轉換領域、提升管理階層… 你同時必須向徵才方證明的事情就更多了,無形中又墊高門檻。
以上這些說明並不是叫人打消念頭,而是想讓大家看出來,門檻的高低其實跟你選擇的國家、產業、公司有關,與你既有的經驗和轉換的程度也有關。說起來,其實大部分的變數還是掌控在「自己的選擇」當中。只要做足功課,釐清自己的利基點,就能大大提升機會。
通往海外職場的 5 種管道
1. 出國留學或實習
在這個高等教育貶值的年代,「洗學歷」的效果已經不像古早時代那麼好了。
我想提醒想透過留學在國外求職的人,記得在選學校之前先列好一張目標公司清單,研究好相關職位的徵才內容,理解對方的人才需求,才知道選擇怎樣的學校和科系更有利。
選擇跟目標公司有地緣關係的學校,可以提前熟悉當地語言文化、就業市場脈動,比較有機會透過外部講座、校園徵才活動、當地社團拓展人脈,學校的就業輔導單位也比較可能有關係人牽線,將來面試也不用跑很遠。
例如選擇到英國唸碩士、不會講法文,想在畢業後瞄準巴黎的精品公司,這一場留學投資的幫助就很有限。同樣的道理,想透過實習爭取正職的人,也要事先做好功課,考慮實習職位和最終目標公司職位之間的關係,才能提高成功機率。
2. 先進入在台灣的跨國外商
許多中大型跨國外商,都有完整的人才培訓制度。表現亮眼的話,大約在第五至十年左右,有機會以外派經理人的身份輪調至其他國家。而這個管道在出國之後的待遇和生活,通常也是比較優渥的。
以歐美企業來說,台灣人最有機會爭取到的職位,是整合亞太地區運營的區域辦公室 (regional office),通常位置會在新加坡、上海、香港、曼谷等地,少部分會在企業母國。
區域辦公室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如果幾年後,還是想回家鄉,與台灣市場不會脫節太多,國際經歷又是一個很好的資產,回台灣比較容易銜接找工作。如果下一步還想再嘗試其他國家、其他類型的工作,這一筆資歷,可以讓履歷看起來已經是一個國際職場人的樣貌,爭取舞台更大的國際職位。
3. 先進入客戶是國際知名企業的台灣公司
如果你的客戶是國際知名的大企業、全球產業龍頭,而你在台灣工作的公司,是該客戶的關鍵技術提供者、關鍵代理商、關鍵顧問… 並且,你透過與客戶長期緊密的合作,對他們非常了解,就有可能憑著這些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客戶窗口的推薦,被挖角到他們的母國工作,從合作對象變成自己人。
或者,你也可以巧妙地藉著客戶名聲,包裝在你的履歷當中 (例如幫助 XXX 公司操作的成功案例、長期與 XXX 企業合作提供關鍵技術…),讓你看起來更國際化。這樣無論是投履歷或毛遂自薦,都能提高對方的興趣,以便爭取國外同產業公司的工作。
4. 先進入在國外的華人企業
第一種狀況是進入在國外有辦公室的台灣企業,就是所謂的台幹或駐外業務。這一類工作通常是負責管理製造部門/供應鏈,或是負責在國外拓展銷售。好處是既然是台灣公司,就能在熟悉的企業文化中工作,比較溫和地去適應當地文化和市場。
第二種狀況是進入老闆是華人,專營當地市場的外國公司。這種情況就不限於跨國大企業了,也可能是中型的當地公司
無論是哪一種狀況,重點都是「先爭取前往目標國家」,把履歷變得國際化,再在目標國家轉往下一步。
5. 透過國際求職平台
以歐美市場來說,Indeed.com 或 monstor.com 都是常用的求職網站,而經營 LinkedIn 更是必備的基本功!LinkedIn 除了用來展示自己的專才,更是拓展國際職場人脈、研究國際職缺需求的好地方。
除此之外,做好 LinkedIn 個人頁面的關鍵字優化 (SEO),更是幫助自己能被國際獵頭找到的重要準備。
然而,直接從台灣往海外投履歷,就一定要對目標國家的就業市場做好功課。就像前面「海外求職門檻」那一段所提到的,先釐清目標公司的職位需求、發展方向、成本考量等內部與外部條件,才能釐清機會與限制,找到最佳切入點。
⟪ LinkedIn Profile Checklist ⟫ 免費下載!
可以提前準備的事
其實不管是在國內或國外,「職涯」都是一場長期馬拉松,而我們的每一步都在累積。
從上述的分析和分享中,你或許也看出來了,嚮往國際職場的人,對職涯要有比一般人更長遠的規劃,在每一步策略性地累積,堆疊出最終能前往理想工作的橋樑。
即使你還是一個學生,也可以即刻開始累積語言能力。
如果你已經有明確的目標國家、城市,就找機會到當地看看,觀察當地人的工作生活的一天 (不是去超現實的觀光區拍照)。
如果你已經想清楚自己對什麼產業有興趣,就開始多閱讀、關心相關趨勢的國際外文報導,例如在 LinkedIn 上總有許多分享。
如果你知道客戶就是你的機會人脈,那就從現在開始做好服務,建立深厚的關係。
如果你打算倚靠公司外派你到其他國家,那更要爭取亮眼的工作績效,成為值得投資的明日之星。
我也想鼓勵年輕的朋友們,即使海外求職一時不順利,也不需要過於灰心喪志。你也許已經有交換、留學、實習等經驗,這些都是寶貴的資產。雖然暫時門打不開,還是可以制定一個長期策略,給自己時間專攻「目標國家公司需要但當地人難以勝任」的知識、技術、經歷,累積強化了這項優勢,幾年後又會是一個新的局面去瞄準中階經理人的位置,其實比初階更有機會 (至少爭取工作簽證的薪資門檻就不再是問題了)。
是時候喚醒內在勇氣,實際建構理想未來了!
你能感受到內心對於國際職涯的渴望和企圖,但在未知的挑戰前猶豫、不知從何下手?
預錄式線上課程【成為國際人才的職涯規劃全攻略】可以重複閱覽使用,是一個手把手引導的安心指南,陪伴你將夢想化為行動!黃金 12 週課綱,陪你從迷惘到清晰、從猶豫到自信,從容挑戰國際職涯。
|課程特色|
- 聚焦方向集中火力,不必焦急海投履歷:獨家教練手法,帶你深刻認識自己的生涯願景、盤點學經歷及優勢、學習分析就業市場環境。求職戰場上知己知彼,透過多種實作練習立即上手,讓你超前部署,先馳得點!
- 各種模板一次備齊,快速掌握海外求職核心方法:教練詳解,帶你逐步建構賣點鮮明的履歷、求職信、自我歷程故事、LinkedIn 主頁面等挑戰國際職場必備材料。更有細心提點的面試戰略、英文面試模擬考題庫,幫你省時省力。
- 具體訂定五年藍圖,完備國際職涯羅盤:不只是這一次陪伴你求職,更學會終身受用的「職涯四象限」分析規劃法。往後能夠繼續自主調整、保持方向感,成功打造職涯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