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臺灣人越來越多立足海外職場,如今,真的不一定非要熬到變成高階主管才能靠外派出國管理區域團隊,也可能以專案經理人之姿,直接角逐國際人才市場,然後一步步在國際職場上尋求晉升管理職。

在海外,其實許多同學會和線上社群對於生活、求職、創業,都提供豐富的實用資訊。而我也非常幸運,這麼多年來在巴黎擁有幾位當地好友,總能互相照顧打氣,不至於成為孤立無援的異鄉遊子。

然而,多年來經歷國際大型集團、法國本土中小企業、管理顧問,讓我深深覺得走上國際職場這條路,特別是在歐美地區,面對的挑戰真的不只是「好好工作」而已。在歐美讀過 MBA 的人,一定都曾「見賢思齊、被迫學習」地為 networking 下過功夫。一旦進入大公司又想出人頭地,這項軟實力更是重要。

比較少人注意到的是,networking 的精神並不是非要朋友滿天下,也不是去攀附位高權重的人。若仔細觀察歐美成功的主管經理人,就會發現他們經營人脈的宗旨,是讓自己身邊形成一個「私人支援網」,類似集合各自專業、相互提攜的智囊團概念。也就是說,雖然職涯是很個人的旅程,卻不是一場單人旅途

邁向國際職涯,真的不能靠單打獨鬥。

想到私人支援網,大家通常都會想到非常了解自己的摯友、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學、前同事老闆或現任同事老闆、父執輩的資源… 然而有一塊卻是目前臺灣人比較少想到的:專業支援者


「專業支援者」這個概念,法文稱為 accompagnateur,直譯就是「陪伴者」,包含了許多類型的專業人士。就職場發展的領域來說,需求最頻繁的就是「教練、顧問、諮商、導師、講師」,而且他們各自扮演不同角色、提供不同功能。

其實親友的角色和專業支援者的角色是不相同的:親友能提供一個避風港、情感的慰藉,分享工作成果的喜悅,紓解壓力和委屈,但對於解決困境不一定有直接的實質成效。

而專業支援者,則依照專精的服務屬性,提供不同類型的支持,重點在幫助解決問題、達成目標,而非建立私人情感關係的慰藉。

當你在職場上遇到困境時,有沒有想過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呢?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談一談這幾種專業支援者的不同,讓有興趣的人,更知道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幫助。也或許,更多人將明白為何這種方式會在歐美蔚為潮流,幾乎所有大公司十年以上資歷的專業經理人,背後都有一兩個這類角色在支持他。

.

*目前英文並沒有明確統稱專業支援領域的單字,所以此處選用法文對這個領域有明確定義的 accompagnateur (陪伴者) 來做介紹。但後文每一種專業人士的名稱,都引用英文,方便有興趣的讀者延伸閱讀國外相關書籍。


1. Consultant 顧問

顧問是某一專業領域的翹楚,通常我們說他是 Subject Matter Expert。客戶購買並倚仗顧問藉由其專精知識、技術、資源所提供的「解決方案」。但在問題解決之後,這些知識和技術並不會因此內化成客戶自己的。

例如好的房地產顧問一定比客戶更懂得相關法規、市價,並擁有更多資源找到好的物件。好的理財顧問一定比客戶更有金融市場洞察,更知道如何操作投資。留學或求職顧問一定比客戶更知道目前哪些學校或職缺最有機會,除了提供打造履歷的建議,甚至可以代為操刀。

當你對自己的目標和需求都非常明確時,能夠直接提供解決方案的顧問,就是非常有效率的專業支援者。

例如站在一個夾娃娃機前面,你知道自己想要哪一隻,也知道你有 30 元可以冒著賠光的風險嘗試三次,但你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時有一個專精於這台機器的夾娃娃專家,提議你付 15 元就能得到他的必勝撇步,付 25 元由他代夾。對你來說,方案一或二都很划算,不是嗎?這就是顧問的價值。這個經驗會讓你更熟悉夾娃娃機,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比較不會慌了手腳,但你並不會因此變成像他那樣的夾娃娃專家。但在這單一次的問題解決上,你買到了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所以選擇顧問時,最重要的就是評估「專精程度」。當你對自己的目標和需求越明確,越能判斷哪一位顧問最切中你的領域,並提供針對性的方案。

2. Coach 教練

有別於顧問 Subject Matter Expert 直接給答案的角色,教練是 Process Expert,幫助客戶釐清目標、擴大視野、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將自己準備好採取行動去達成目標

所以無論客戶來自哪一個領域,拋出什麼議題,教練工作的重點都是在這個「人」身上,讓他透過一個有效的「過程」,找到他自己的答案,更獨立自主、負責任地達成他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練是一個低調的同行夥伴 – 支持者、啟發者、陪伴者,目標和答案都不是教練給的,而是客戶自己努力的成果。

在實務上,我們可以形容 Coaching 為一個即時、專注在行動策略與解決方案的支持系統,旨在一段先決期間內,有效達成可衡量的明確目標

我曾經與一個客戶有過一段有趣的對話:

「你做 Coach 都不怕被問倒嗎?」

「不會啊,因為答案是客戶自己找到的,不是我給的。」

「所以是教人釣魚而不是直接給他魚?」

「教人釣魚的是講師,分享釣魚經驗的是導師,直接給魚的是顧問。我身為教練只是站在旁邊陪你釣,討論你在釣魚時的心態、想法、行為,有時候我會不太溫柔地挑戰你,或提議做一些你認為很荒謬的事,我會讓你從不同的視角重新了解釣魚這件事。然後你會對自己和對所處情況有些新的覺察,找到對你而言最有效的釣魚方式,並且更獨立自主、負責任地釣魚。」

坦白說,我發覺 coaching「透過專業流程支持人們自己找到最佳策略」這樣的概念,在亞洲目前還蠻陌生的。畢竟跟主流文化有些不同,而且「教練學」本身在國際上也才發展了三十年左右。

其實面臨各種職場疑難雜症,很多人常常只是覺得「卡關」,卻難以從紛亂的想法中釐清關鍵,想努力卻不知道如何擬定目標,或者該從哪裡下手。例如到底要不要轉職、想改善跟上司的關係、新的指定工作項目很難上手、時間管理困難、剛升上主管很緊張、團隊裡有一個下屬很難帶、創業的想法還不夠具體明確…… 教練的專業,就在於幫助客戶梳理想法,刺激他用不同的視角得到新的覺察,甚至想到許多平常不會注意到的點,例如長期願景、價值觀等。事實上,我遇過大部分的客戶,在第一次面談之後,才發現內心真正的「目標」跟他原本的陳述有所區別。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不會很深入地思索一個表面問題背後真正的糾結點。而跟教練的合作,也可以說是一種「共同創作」的過程,在啟發激盪中找到新的路線,獲得獨立前進的動力。

然而,由於教練學是一門相對新的領域,目前市場上也出現各式各樣稱為 coaching,但專業和進行方式跟前述並不符合的服務。我無意批評任何類型的服務,因為一個服務是否有價值,重要的不是他的名稱,而是內容是否為客戶帶來實質成果。不過,如果你非常認同前述的 coaching 理念,希望找到專精於此的專業職場職涯教練,我建議你可以非常簡單地問教練這三個問題:

  • 請問你是經由哪些職能訓練成為教練的呢?(competencies)
  • 請問你的定期督導教練是誰?(supervision)
  • 請問你是哪個教練組織的成員,或有你自訂的職業倫理規章可以讓我參考嗎?(ethics)

因為目前國際上的 professional coach,基本上是以「同業互相監督」的方式,透過國際同業組織為彼此明訂職能定義和定期稽核,來保障 coaching 客戶得到的服務品質。

💡 延伸閱讀 –

• 你聽過教練學嗎?什麼是 Coaching ?

3. Counselor 諮商

諮商是各種心理健康服務的泛稱,從一般性質的關係輔導、情緒治療到專門領域的心理醫師,幾乎都需要有特定相關學位、證書,甚至有嚴格的法規規範。諮商重在陪伴一個面臨困境的人「從心理低潮中走出來」。

許多諮商會在聆聽個案的個人史的過程中,幫助對方分析問題的來源,以找到現階段的情緒排解和面對方式。但對教練和顧問來說,個人史則不是那麼重要的資訊來源,他們更著重在「現在是什麼情況,如何解決問題前往未來」。

就職場發展來說,如果你最近工作壓力很大 (例如市場動亂業績狂掉、組織人事變革、新職上任…),當你覺得體力、心理動力都還能負荷時,你可能會想努力處理這個狀況,解決困境。這時候可以藉由教練、顧問、導師、講師,助你一臂之力。但是,如果這個壓力已經大到令你頻繁失眠、鬱悶失去動力、一放假就頭痛,甚至一回家就對家人暴怒… 這已經有過勞傾向了,應該尋求諮商的協助。

當我們在職場上受到傷害,例如遭受霸凌、冷暴力、性騷擾、過勞… 超出身心負荷能力時,我們會變得很無助,像退回一個嬰兒的狀態。這時最需要的就是得到好的照護和支援,讓我們重拾信心,找回動力再站起來。一味地跟自己說「我不能倒下、我可以、要努力、不然好可恥… 」並非最好的方法,而專業諮商,其實是每一個職場人在關鍵時刻的保護網。

除了選擇有專業證照的諮商,我個人建議還是得談一次看看,覺得是可以放心訴說的人最重要 (以法國為例,專業諮商通常都有提供第一次免費面談)。或者,也可以透過自己的家庭醫師介紹。現在也越來越多針對職場領域的諮商師,更專精於職場人面臨的困境。

4. Mentor 導師

Mentor 這個角色,是相對於 Mentee 的存在,直譯為導師與導生。中文比較通俗的講法就是前輩與後輩,或學長姐與學弟妹。也就是一位在特定領域,有比自己更多歷練,能根據他累積的知識和經驗給予建議的人

所以,本文提及的幾個角色中,導師是最「非正式」的專業人士,也是最要靠自己去經營獲得的

其實導師對「提攜後進」有非常顯著的效果,所以現在很多大公司甚至同業公會,都有導師制度。例如十多年前我還在一家國際美妝集團任職時,人資就會幫每一年新進的儲備幹部指派一位同樣 function 但已有幾年資歷的導師,作為直屬主管以外的非正式諮詢對象。這樣的導師除了可以分享工作方法和經驗,對於理解公司政治文化、應對棘手的職場關係、情緒紓解,都是很好的支援。

就我自己的觀察和經驗而言,導師可以大幅提升職場新鮮人的存活率,而職場老鳥在新職到任、組織大幅度變革 (政治大風吹)、尋求成長晉升這三種時刻,導師更能成為一大助力。

要怎麼經營,才能得到「導師」這麼珍貴的資源呢?

其實目前很流行的職場講座、職人訪談,都是屬於廣泛的導師。藉由前人經驗談,讓我們學到一些態度和方法。在這些交流場合,也有機會遇到其他比較資深的同業可以討教。另外,就是在 LinkedIn 等社群主動出擊請教,這在尋求轉職時特別有效,但也更需要心思去經營。

而身邊垂手可得的,就是在本身職場環境的人際關係了。無論是同 function 或不同部門的前輩,都是可以學習、請教的對象。因為能從導師們身上得到的寶藏,不僅僅是專業技能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們在你目前的公司中能獲得成功,必定比你更了解公司願景、價值觀、決策風格,對於實力累積,甚至長期職場發展和晉升之路,能給你非常有價值的建議。

跟導師之間的關係不是基於單一事件 (導師跟收錢辦事的教練、顧問不一樣!),而是真真切切的人際關係!所以千萬不能無事不登三寶殿,更重要的是獲得建議或幫助之後的「事後回饋」。其實一封 e-mail、一張卡片、一杯咖啡,聊聊得到建議後的後續發展,都是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回饋。導師和導生之間,也不是上對下的從屬關係,所以即使這一次是你在倚仗導師的資源和幫助,下一次也可以是你主動分享你的資源,有來有往才能讓這段關係更豐富長久。

5. Trainer 講師 / 培訓師

這邊要討論的是「傳授專業職能的講師」。講師的工作重點是培訓學員得到一個知識、技術、方法,讓學員從不會到會,但不見得需要顧到學員的工作心理動機 (motivation) 和培訓之後的適用性和績效。

講師不一定是某專業領域的專家,但必須是他所傳授的知識、技術、方法的「教學專家」。例如教「快速成交業務能力」的講師不一定是金牌業務,但比一般業務人員更懂得怎麼讓人學會這套方法,培訓出許多金牌業務。

當我們很清楚自己欠缺哪一方面的知識、技術、方法,而且是要自己從此擁有這些職能,參加講師辦的線上或實體課程就是很好的方案 (如果只需要針對此刻短期需要,不必擁有這些知識、技術、方法,找顧問代打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例如某些行業有門檻型的證照需要投資學習,當電腦工程師必須學會 coding,第一次接管大型團隊的新主管可能需要經過特別的溝通培訓,藥業人員定期回訓學習新的法規,公司安排相關員工學習新的作業系統…。

所以選擇講師的重點,就是要先釐清「為了達成目標,目前自己還欠缺什麼知識、技術、方法」,然後選擇最適合的課程和講師。沒有先釐清這點,就只是學習焦慮而已,實際應用的成效不大。

哪些角色是你現階段的最佳支援呢?

邁向國際職場真的不能單打獨鬥,我覺得職場人若能懂得「乘風破浪」,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上述的這些專業人士,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角色。例如一個教練也可能同時提供其他類型的顧問服務,或者一個顧問也可能同時開設課程做講師。這些人同時都可能是某些後輩的導師等等… 然而,他們在執行專業服務時,一定都會先釐清客戶需求,在特定服務中扮演單一特定角色。這也是為什麼,購買這類專業服務時,前置諮詢很重要的原因。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幫助你更了解除了親友以外,還有這麼多種專業人士,可以在不同面向成為你職涯發展的助力!


 

歡迎預約 « 首次免費諮詢 »

藉由40分鐘左右的視訊對談,您可以立即體驗多項教練效果:

✓ 初步分析您所處的情境
✓ 評估適合您的教練服務類型
✓ 就您的議題界定具體目標
✓ 初步盲點突破,為您帶來新思維甚或行動方向

✓ 解答您對教練服務的疑問,更認識我身為專業教練的理念教練技術方法

   我要預約免費諮詢 ❯❯  


© Kyria Chun-yin Dagorne / Reinventing Carrière Coaching
版權所有,一般轉載及引用請註明本站網址出處,商用網站、營利及印刷用途請與作者聯絡取得授權。